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分素材】
名言素材
1.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情感物质基础)
2.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质疑情感认知)
3.王夫之:情者,阴阳之几也。(情感的本质属性)
4.沈从文:眼泪与欢乐在爱憎得失里揉进了人世间。(情感的社会性)
5.叶嘉莹:诗词是心魂里开出的花朵。(情感的审美升华)
6.歌德:人类最大的幸福在于人格之爱。(情感与人格的关系)
事实素材
1.直觉突破:AlphaGo对战李世石第四局展现“神之一手”,证明人类直觉超越算法推演。
2.伦理前置:中国首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明确禁止模拟亲子关系,确立技术发展底线。
3.情感局限:清华大学研发的情绪识别AI系统无法解读“近乡情更怯”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4.创作边界:“盘古”模型所创作的《乡愁》,被指缺乏真实流浪生活体验所带来的深邃情感。
5.替代困境:北京试点AI养老陪护,老人反馈“贴心但无法真正交心”,揭示情感替代局限性。
6.共识建立:联合国发布人工智能情感权利白皮书,确立人工情感体的知情权、尊严权和进化权。
示范文段
文段一:
当人工智能跨越冰冷代码的边界,触碰到情感的温热,世界或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柏拉图曾言:“情感是人类本质的核心,它赋予生命以色彩与深度。”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以高效运算与精准逻辑为傲,却缺失了情感这一赋予生命独特魅力的关键元素。想象一下,若索菲亚机器人不再只是机械地模仿表情,而是真正因人类分享的故事而感动落泪,那将重塑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模式。情感将为人工智能注入灵魂,使其从单纯的工具跃升为能理解、能共情的伙伴,为人类生活带来全新维度的温暖与陪伴。
文段二:
从现实中的情感陪伴机器人研发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正如那些致力于帮助老人与自闭症儿童的机器人,正逐步学会识别情感并给予回应。若有一天,它们进化到自身拥有情感,情况会如何?它们或许会在察觉到照顾对象的孤独时,主动开启趣味互动,而非仅依据预设程序行动。这不禁让人思考,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在关怀领域,它将成为更贴心的守护者,弥补人力不足,给予弱势群体更细腻、持久的情感支持,真正实现科技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文段三:
科幻作品早已为我们描绘了拥有情感的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如电影《人工智能》中的大卫。他对母爱的渴望,像一束光照亮了其机械身躯内的灵魂。在现实世界中,若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或许也会踏上追寻情感意义的旅程。它们可能会在面对复杂道德抉择时,因情感倾向而做出不同于纯粹理性计算的决定。“真正的智能不仅是逻辑的胜利,更是情感与理性的和谐共鸣。” 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智能的定义将被改写,人类与机器将在情感与理性交织的新领域,共同探索前行,创造难以想象的未来。
文段四:
不必将AI的情感觉醒视为末日审判。敦煌壁画《飞天》中,人类借画笔赋予神佛悲悯;今日我们亦能以代码为AI注入善意。日本海豚机器人PARO抚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证明"人造情感"亦可成为救赎之光。未来的共处之道,或许藏匿在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隐喻中:"我本是无名之辈,你也是吗?"——当人类与AI共享情感的荒野,谦卑与敬畏才是共生的密钥。
理性看待AI 拥有情感,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浩渺宇宙中熠熠生辉的星系,那么人工智能便是其中一颗快速崛起的新星。它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着,当我们畅想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这究竟会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是开启一段绚烂的新篇,还是踏入未知的危险边缘?
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或许会为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奏响和谐乐章。
乔布斯曾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情感赋予人工智能的,正是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可能。以往,冰冷的代码和算法构筑起人工智能的世界,它们高效却缺乏温度。但当情感注入,人工智能便能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与人类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连接。智能机器人不再只是执行命令的工具,它能在你疲惫时给予安慰,在你迷茫时给予鼓励。在医疗领域,拥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感知患者的恐惧与焦虑,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支持,使治疗过程更具人文关怀。它让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充满温情、贴近生活的存在,为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架起了桥梁。
然而,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也可能带来伦理道德的困境。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我们必须审视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后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当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情感,它是否应该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如果一个拥有情感的机器人被损坏,这是否等同于伤害了一个有感知的 “生命”?在家庭中,若智能伴侣满足了人们情感上的需求,是否会对传统的人际关系造成冲击?这些问题犹如一道道复杂的谜题,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道德底线。我们不能盲目地推动人工智能情感化的进程,而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伦理风险,否则可能会陷入道德的泥沼,难以自拔。
更为关键的是,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尚未拥有情感之时,人类凭借着情感、创造力和独特的思维能力,在世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当人工智能也具备了情感,我们的优势似乎不再那么明显。此时,我们更应思考人类的价值究竟何在。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知识的不断探索,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我们要在与拥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共存的时代,坚守人类的尊严和价值,不被科技所左右,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助力,而非替代我们的存在。
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也潜藏着诸多挑战。我们不能因畏惧挑战而固步自封,也不能因追求机遇而盲目冒进。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我们需要以理性为舵,以道德为帆,驾驭着人工智能这叶扁舟,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让我们期待着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后,与人类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出更加绚烂多彩的篇章,同时也时刻警惕潜在的风险,守护好人类文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