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__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填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我以悠琴为知己
琴音绕耳,风儿静默。我掀起红绸,去拜访一位多日不见的老友。
自从拿到考级证书后,我便将古筝闲置在家中角落。而它被掩周四红绸下,渐渐浮上灰尘。
一日,被父母关在家里复习,燥热的天气不断抓挠着我的心,让我无法静下心来。我索性起身,在屋里晃悠。正前方,便是一块红绸,琴弦凹凸不平地撑着红绸,如水波般一层层散开,荡到我的心门。
我上前掀开,灰尘在那一瞬间被扬起,笼在琴的上空,我没有将它们扇走,因为那是琴馈以我的见面礼。我轻轻打开琴箱,深棕色的拨片整齐地躺着。我将它们缠在手上,每一圈胶布都像是一个字符,透过指尖传达到内心深处。
我轻抚着这位老朋友,音符便从这白绿相间的弦中间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落在手上、头上。这微妙的触觉是我从未体会过的,我只觉琴已幻作人形,我与她并排走着,就算一路无言,风儿静默,这也本是岁月最美好的样子,更何况她在轻笑,在絮语。灵动的乐章在我头顶飘忽着,身旁的树叶扬着,我低头走着,生怕一抬头就撞进她被岁月善待的眉眼里,她眼里的星辰只为我一人闪烁,嘴角的茉莉花也只为我一人吐芳。恍惚间我领悟,也许这就是知己吧。
我一遍遍地撩拨着琴优美的长发,芬芳扑着我的琴音绕着我的耳,她的絮语化作风,也吹动着我的心弦。
我不忍再将红绸盖住她的长发,可我也怕她遭岁月的折磨,我收好拨片,仍是整齐地摆着。
琴以我为知己,我以琴为知己,我们就这样并排走着,无须多言,因为那些话语都成了心底的字符,心照不宣。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时光里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时光里的爱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思绪在风的吹拂中纷飞。推开记忆中朱红色的大门,徐徐展现的是洋溢着童年欢歌笑语的老屋。
记忆的齿轮就此回转。
胡同的安眠在鸟儿的细啼中结束,我踩着木梯直上,老槐树上停着很多白鸟,对门的花猫跃上低低的房顶,阳光的柔和使它伸了个懒腰,尽力舒展着那充满倦意的身子。
屋后的菜园迎来了晨起的食客。一双带有老茧的手在紫色的茄子中穿梭,绿色的辣椒也不时出来凑个热闹。耳畔是奶奶细声询问早饭吃什么的话题,双眼不肯离开的是菜园的五彩缤纷,盛满了夏日的生机。
奶奶悠悠地推开老屋的门,不等“吱呀”的声音响起,我便顺着木梯滑下,不肯迈上最后几阶偏要一脚跳下,看得奶奶脸色一沉。未等她训斥,我忙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她跟前,拉着她的衣角说“再也不敢了”。她总是心软的,假装生气地板着脸训斥:“下次注意些。”话音未落,宠溺的笑容早已爬上她的脸颊,眼角的皱纹也漾开了花。我也咯咯地笑着,边笑边扑进她的怀抱,任由还带着露水的茄子蹭湿了发梢。
老屋也被这满院的笑声感染,朱红的大门更显鲜艳,冰凉的墙壁沐浴在阳光下笑靥如花。
夏日的灼热在午后略轻了些。蝉声聒噪,不绝于耳,让人心中有股无名的火在烧,奶奶却有种让人静下来的魔力。虽才是夏天,她却早早准备起秋冬时的鞋垫。奶奶的手很巧,细细的一根线经她一穿,手指便捏着针儿上下飞舞,伏在她膝头的我只能看到来来回回的线在眼前绕啊绕,不怎么注意,一朵花的大致轮廓就在那温柔的笑声中完成。待到缝那针脚要密的地方,她也不怕,歌声忽而就在细密的针脚中响起。我早已记不住她口中的词,留在耳边的,只有那时而婉转、时而激越、时而高亢的音。
我是有些不给面子的,每当奶奶歌声响起,不久便能酣然入睡。醒来放在床头的是那已纳好的鞋垫。鞋垫上的蝴蝶儿扑扇着翅膀,似想冲破束缚来到我面前歌唱。正看得入迷,奶奶的声音再次响起:“小调皮鬼,还没醒吗?”我装作还在沉睡,努力吸气,抑制自己急促的呼吸。不出几秒却又在奶奶的脚步声中发出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不知不觉,太阳向西移动了步伐,时间的齿轮停止了回转。
我却再次想起了老屋,想起了那只花猫,想起了我亲爱的奶奶。老屋的木门不再朱红,风雨磨掉了它引以为傲的颜色。对门的花猫再也爬不上屋顶,年迈阻碍了它曾经矫健的脚步。奶奶的眼睛已无法再支撑她穿针引线,皱纹已爬满了她的脸颊。
多希望再回到老屋,推开那扇轻掩着的木门,站在门后的,依旧是满含笑意的奶奶。
时光里的爱
日出了,太阳迸发出夺目的光芒,朝云叆叇,阳光经白露折射,划破清晨的寂静。当光线渐渐淡去,我神情恍惚,思绪回到了那年那月。
家住南方,多是河水长流,不免有许多小桥,它们沟通着繁华与静谧,联结着小镇和农村,承着爷爷的年少记忆,也载着奶奶的青葱岁月。小时候,爷爷总是蹬个三轮车,在平常放米放菜的地方架个小凳子让我坐上,带我去闲逛。每当爷爷笑着问我去哪儿时,我总会回答:“大桥,大桥。”大桥不大,跨过的只是一条窄窄的小溪,简单地由几块巨大的石板构成,两边没有围栏,因此爷爷说敢上桥的都是勇敢的孩子。我一人走害怕,叫爷爷把三轮车放下,同我一起上桥。我牵着爷爷的手似乎就不那么害怕了,我们一起站在桥上赏景。太阳初升,撒下点点光晕,使得远屋涂光、近水着黛。石板坑洼,一个个小凹凼总是被雨水填满。爷爷拉着我的手在桥上看过日出,也看过日落,时间似乎随着桥下的流水一起淌走了。
长大些,爷爷身体明显没有前几年好,走路时需要拄个拐杖,但我每次回老家,还是要拉着爷爷去看大桥——我还是习惯这么叫它。爷爷仍旧笑着允诺。我们绕过几户人家,走过几亩田地,又见到大桥熟悉的身姿。太阳濒落,却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光芒,照射到大桥上,留下它墩实的背影。日光洒满云层,染出朱红与橘黄的颜色,美得耀眼,没有凄凉,却有一份壮烈。残阳将落,却总是贡献出所有,轰轰烈烈,亦如爷爷对我的爱。
已有两年没回老家,甚是想念。北方大城市中没有小河流水上方的石板桥,只有車水马龙上方的高架桥。一次偶然经过高架桥时不经意转头,看到高楼中夹着的太阳,仍是那么无私,发散光芒,冲破雾霾,照耀尘世。脚下汽车引擎发动的声音响彻天际,天桥边被日光染得通红的花兀自开得热烈。不禁感叹时光的伟大,怀念爷爷对我的慈爱,从爷爷领着我上桥,到我扶着爷爷上桥,仅仅十年而已。朝阳好,彩霞尤满天;夕阳美,无奈近黄昏。但无论是小时候的我还是长大后的我,总会得到爷爷无限的慈爱。我想念爷爷,在桥上时,在日出日落时,以及在所有时光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我的成长故事
我是一颗松子,顺风掉到了一个岩缝里。
“这里好黑呀!”我心里想到。周围是一片漆黑,除了我,没有任何其他活物,我渐渐地闭上了眼。
“啪嗒”,一声,两声,我被这雨声吵醒。忽然,一滴雨,落在了我的身上,两滴,三滴,我想:是时候苏醒了。
我的根,突破种皮。因为刚下完雨,周围相对松软,我使劲地把根向下钻。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将根突破了坚硬冰冷的岩石,钻到了更深层的土壤中。
获得了养分之后,我便更没命地向下钻,同时,也向上长我的树梢终于高过了岩缝,我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真美呀!我处在一个悬崖边上。向前是万丈深渊,我可以看到下面的屋舍、农田。向后,则是更高的山峰,那里有着很大的风,天天吹个不停,没有生物能在那里生存。
我还在不断地向上长。我贪婪地沐浴阳光,吸收养分。渐渐,我开始不满足于当下。决定超过挡住我的石头,不断向外扩张。
不过,当我将枝条伸到石头外面时,我后悔了,外面的风极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的枝条断了,我还是太弱小了,枝条太细,根本无法与狂风对抗。我无数次伸出枝条,无数次被折断。我到现在才明白,原来在我身边的石头,其实一直是我的避风港啊。
我不得不改变枝条伸展的方向,向无风的前方伸展。在那里,我不但可以沐浴到更多的阳光,还可以了解到更多下面的世界。从此,我的枝条只向一边伸展。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一个人类从下面爬到我的身边,他以惊奇的眼神看着我,为我特殊的姿态而惊讶。
后来,不断有人来拜访我。渐渐的,人们在这里开辟石阶。人人都来看我,并给了我一个亲切的名字“迎客松”。
从此,我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们赞赏我,赞赏我那生命的顽强不息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不期而遇的温暖
不期而遇是世间最美的一种邂逅,或许发生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或许发生在黄昏的傍晚,或许发生在微凉的夏夜之中。不相约,却又遇见。仅是这份意境,便让人遐想,回味。我认为,最美的不期而遇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份惊喜,值得深藏于心。
母亲对她自己的一句句叮嘱中,在意的全都是渺小的我啊!母亲,你记住了我的句句抱怨,却一声不吭。“妈,我的水杯好像保温效果不太好啊,怎么才一会就凉透了”“妈,怎么办啊,体考要来了啊”“妈,昨天晚上台灯闪了两下就彻底黑了呢”……原来我的每句话母亲都默默记在心里,在我不注意时悄悄地准备好了一切,体贴入微,极其细致。甚至担心她自己会遗忘,把她认为十分重要的事认真细致地存入备忘录,但是,那只是一件件琐事啊!蓦地,心头微酸,身体中注入了一股暖流,通入全身,这温暖,刻骨铭心,我用颤抖的手指不停地刷着屏幕,看着备忘录,一条又一条,像是母亲对我的爱,永远看不到尽头。
我相信,不期而遇的多是温暖,不期而遇中深藏着一种“时间刚好,命运恰逢”的美与感动。我们人生中的不期而遇其实不多,而那不期而遇的温暖,便显得尤为珍贵了。没有约定却相逢,人生就是如此,“柳暗”之处带给你“花明”,惊艳了稚嫩的自己,温暖了平淡的岁月。
世间多少不经意,造就了多少温暖的瞬间。人生又有几十载,记录下了多少感人的片断。命运又有多调皮,在你平静的生活中屡次投入小石子,在你心灵的湖水中留下几许波纹。
一次黄昏,一缕和风,一处暖阳,母亲手机中的故事被我在不经意间发现。我需要母亲的手机上网查找资料,而当我点开屏幕时,一不小心点开了手机中的备忘录,母亲的良苦用心便被我知晓了。那仅仅是一条条简单、平凡的,记录着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琐事的备忘录,但在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触动心灵。“女儿的茶杯不保温,记得买个好点的杯子”“女儿的体考要来了,记得准备双合适的运动鞋”“女儿的台灯坏了,有时间要去买质量好些的台灯”……
我是多么幸运,在不经意间寻得一份温暖,我是多么幸福,有这样一位好母亲。这温暖在不经意间遍布心头,温暖了那时的我,温暖了现在的我,将来,仍会温暖长大后的我。这份温暖,是母亲对我的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勇于担当责任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演绎了一段千古传奇。花木兰的担当是为了父亲,那份浓厚的亲情怎能不感天动地?一匹马儿为伴,一曲山歌自聊, 虽是一份孤寂,却是如此深情。
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担当更是一种精神!
勇于担当家庭责任的人,可以演绎精彩人生。家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暖房。当灾难来袭,家庭的重担由谁担当?坚强少年洪战辉以自己的经历, 为人们讲述了一段勇于担当的故事。面对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妹妹体弱、家徒四壁,他毫不沮丧毫不逃避,用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担当起家庭的重担。虽然生活艰辛,但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灿烂的足迹。这位少年的担当,怎不令人钦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 便是对他的肯定!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可以赢得世人敬重。一个人不仅看到小我,更应着眼大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解放军战士雷锋走到哪好事做到哪, 普通农民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退休教师蒋国珍省吃俭用捐资助学三十余载,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公安卫士任长霞以炽热的情怀书写执法为民的壮歌……他们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勇于担当国家责任的人,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古。担当国家之重任者, 一生拥天下苍生入怀,以天下为己任。担当国家之重担,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勇于担当国家之重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们每一位青年,作为家庭的一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要勇于担当。当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勇于担当责任之时,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