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2.(区域发展差异)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2024·浙江1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3.(产业转移对去区域发展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
A.二三产业融合 B.生产的多元化 C.工作岗位增加 D.产品种类改变
4.(产业转移对去区域发展的影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广东)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6.(大都市辐射)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2024·甘肃)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2000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逐渐多元化。2020年村内户籍人口2653人,常住人口4000余人,各项产业总收入约9000万元。下表示意大岭村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
①外来人口比重增加 ②乡村景观趋于破碎 ③农业生产功能增强 ④就业形式逐渐多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政策扶持 C.市场需求 D.环境优美
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 )
A.规模较小,将要搬迁撤并的乡村 B.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
C.规模较大,人口不断减少的乡村 D.距城较远,城乡联系不强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