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东)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地方时计算)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3.(太阳视运动)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2024·福建)每天的日照时长受太阳高度角,建筑物遮挡,树木遮挡影响极大。福建学者小明在美国波士顿访问,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来这张照片,虚线表示春分日的太阳移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夏至日,最有可能日出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地方时计算)6月25日,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段(地方时)看到太阳( )
A.8:30-9:00 B.10:30-11:00 C.13:00-13:30 D.15:00-15:30
6.(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图中行道树为地方树种,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哪个日期看到的日照时期最长( )
A.5月30日 B.7月1日 C.9月1日 D.11月30日
(2024·广东)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
8.(黄赤交角)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2024·浙江)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9.(太阳视运动)K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10.(地球公转的意义)K、Q两地相比( )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