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作”类开放性试题答题模板——以苏北七市联考二模历史第17题为例

2025-04-02 10:1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0人

江苏高三苏北二模七市联考如期结束,在这次历史联考试卷中,材料题第17题是以南宋(耕织图)赏析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这一题对经常做山东高考试题的老师来说并不陌生,模仿的是2022年山东卷第18题的(工人新村)赏析,也有点类似江苏高考2023年的小论文题第19题(我和妈妈去旅游),都是解读画作类的历史短文。从本次二模这题的得分率看,均分不到四点几分,可谓是失分比较严重的题。从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解题技巧来看,学生基本是“散打”,毫无章法。这样的画作类历史短文,是否有章可循呢?

     以2022年山东卷第18题为例: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做题方法,对解答这次苏北七市联考的第17题会有所启发,期待可以对高三教学的您有所帮助。


        历史的透视:一副宣传画


1743293262599165.png

       图《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一、什么是宣传画?


    首先,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宣传画,这是做这道题的第一步,然后要知道宣传画的目的是什么?宣传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还有该宣传画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绘画和其它方面影响。


二、对图画信息进行分解


首先,在图片上标注信息,


      图片上方或者下方的文字,时间,都是要标注的,这里的标注不仅仅是简单的用笔圈出来,而是在圈出来每一个信息基础上,想到此信息背后的历史。如本题中的“历史的透视”,说明这是时代的社会的缩影,比如这是一副“宣传画”,要知道宣传画创作的目的,作用,以及艺术和史料价值;比如图下方的1952,我们要进行时空锁定,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52年的事情,对应的就是国民经济恢复,这时候不能仅仅这样定位,要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等方面进行拓展。


其次,对图画内容进行信息采集


     如何采集?上文已经列举了几个纬度,接下来就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分类解读,属于经济方面的有哪些,属于政治方面的有哪些,整个画面的场景主题也要归纳出来。如:经济生活现象在图中对映的是工厂,自行车,自来水,玩具飞机,玩具车,电灯,政治寓意如下:红旗,向日葵,报纸,鸽子,整个场景给人的感觉就是: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


三、构建短文模板


      我们可以先参考下当面官方给的权威答案,从参考答案中,我们或许就可以窥视出解题的蛛丝马迹。

               《工人新村》赏析

《工人新村》是1952年由孙佳桐、何正慈所作的宣传画。该宣传画以写实的风格,描画了一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出现翻天覆地巨变的工人新村新画卷。


    在画卷中,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远处工厂里的红旗高高飘扬,近处人人面带喜悦的表情,天空中鸽子欢快的飞翔。呈现出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主人们生活甜美、氛围和谐融洽的景象。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新中国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工作,主要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宣传画中,工厂以及生产模范旗,宽敞整洁的房屋,房檐上的电灯,工人的自行车,小孩的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及工业建设,并表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宣传画中的向日葵、红旗、侧面反映了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对党和国家的信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1950年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的同时,美国还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宣传画中,天上飞翔的“和平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宣传画是以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宣传的不仅仅是美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政治宣传画往往体现国家意志。《工人新村》通过宣传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意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分析作者创作该宣传画的目的)这也使得《工人新村》画卷有着极强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从参考答案看:因为不需归纳论题,设问明确指出是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所以历史短文题目直接写上《工人新村》赏析即可。


     第一段是首先指出该宣传画的创作者以及创作时间;其次指出该宣传画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写出该画作画面呈现的主题,即写出一个主题结论,如该画作以××的风格,描绘了一副××的景象。


     第二段就是从画作的各个部分内容入手,逐步总结改画作的影响,如该画作中的×××从侧面反映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定要史论结合,有史有论,这样才能做饭史论结合。正常情况下,三个以上史实,三个以上评论就可以,不要贪大求全,切忌面面俱到。


第三段就是分析创作该画作的目的,如该画作意在××××


最后再指出画作的价值,包括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等,还可以包括主观倾向,体现国家意志等。


综上,画作类的历史短文模板也就构建起来,即仍然按照标题——总说——分说——再点题的总分总模式。


下面就以这种建模来分析本次二模的第17题: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宋楼璹在担任於潜(今浙江临安)县令时,以当地农村景物为背景,将耕与织的生产场面绘制成连环画卷《耕织图》。南宋高宗对楼璹进呈的《耕织图》给予高度重视,立即予以嘉奖,刻版印行,形成了盛行《耕织图》推广劝农耕织的热潮。宋以降,元、明、清各代均效仿之。迄今为止,楼涛《耕织图》正本和副本均已佚失,现存的为后世摹本或同源本、再创本等作品。

640 (1).png

                    《耕图》摹本

640 (2).png

                     《织图》摹本

提取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南宋《耕织图》赏析”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按照上面《工人新村》赏析建构的答题模板,我们要从如下步骤开始:

一、对图画和文字信息进行分解


首先,分解图画上方的一段文字


(1)时空锁定在南宋,浙江临安县令楼璹所作,主题是以农村景物为背景,反映当时耕织的生产场面。

(2)南宋高宗的行为,一来是反映是教化,主要体现在教化百姓或者写成社会教化,或者用材料中的劝告农耕织都可以。

(3)最后一句话首先体现的是此画作的艺术价值,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这幅图主要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然后就是画作的史料价值,必须点明是二手史料,再说出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即可。


二、对画面内容进行信息采集


第一幅图是《耕图》,寓意男耕,有牛耕,有曲辕犁,体现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第二幅图是《织图》,体现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体现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两幅图放在一起来就是我国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即男耕女织,或者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可以。


三、构建短文模板


首先,写上主题:南宋《耕织图》赏析


      此处需要注意,不需要另起主题,因为设问就要求以此为主题,以免节外生枝。

       按照上面答题模板,第一段可以写为:

       南宋《耕织图》是由南宋时期浙江临安的县令楼璹所作,该画作以当地农村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副古代农业耕织的生产景象。


     第二段主要是从这一题所给的材料以及画作的内容各个部分入手,逐步总结该画作的影响,可以书写为:

    从《耕图》中,可以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曲辕犁在南方的水田中使用,为南方农业发展助力,使得农业成为南宋经济的主要支柱,展现了江南一带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从《织图》中可以看出,家庭手工业成为当时江南一带家庭副业,彰显家庭手工业技术进步。这一方面符合南宋百姓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之后急需增加增加赋税收入需要,因此而倍受南宋统治者重视。这样做既有了支付战争赔款的“岁贡”,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第三段就是分析创作该画作的目的,如该画作意在××

本段可以书写为:


      南宋统治者重视《耕织图》,高宗的行为,一来是反映是教化,主要体现在教化百姓或者写成社会教化,或者用材料中的劝告农耕织都可以;二来也反映出宋代印刷术的发展。体现了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最后一段再指出画作的价值,包括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等,此段可以书写为:

    虽然南宋《耕织图》原本已不存在,但是各种摹本也为研究我国农耕养蚕织丝技术史,机械史,经济史,风俗史,绘画艺术史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深远意义,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创作,也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

     

     以上就是对这次七市联考第17题的一点思考,细细想来,学生之所以本题得分不高,不会做题是原因,其实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我们老师对画作类历史短文重视的不够,学生因为不知道该从哪些层面进行书写,所以也就天马行空的乱写,当然也有写的比较好的,笔者在阅卷中拍了下来,为了上课展示给学生看,现呈现给大家,以飨读者。(选取的文章虽不是太好,但已经是众多考生中的佼佼者了)


     综上,任何一种题型的解答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在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支点,那就是引导学生构建答题模板,当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模板时,再想办法让学生打破模板限制,毕竟答题模板作为“拐杖”,是在学生不会做题时的支撑,一旦学生运用自如,就可以放弃模板,应答如流了。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