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训练《守本心以明志,适世变而维新》

2025-04-19 13:1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4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说新语》曾言;“我与我周旋,宁作我。”但也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生活将永远不会改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守本心以明志,适世变而维新》

昔者殷仲堪尝叹:“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此语如金石掷地,铿然有坚守之音。然则庄子云:“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世道如江河,人若不能因势而变,终困于涸辙。故曰:守本心者明志,适世变者维新;二者相济,方为大道。

守本心者,如松柏凌霜,独标风骨,夫志士仁人,必有磐石之固。昔东坡居士谪居黄州,茅屋萧然,箪食瓢饮,然其作《赤壁赋》,以“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自喻,未尝改其旷达。后流放儋州,瘴疠之地,犹教民耕读,兴学堂。问其故,曰:“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此所谓“宁作我”者,纵万劫加身,而精神不堕。

然若一味守旧,则如抱柱之尾生。昔宋襄公拘泥“仁义”,不击半渡之楚军,终致泓水败亡。故守心非固守形骸,乃守其神髓也。

适世变者,若水绕山行,因势成渠。《易》云:“穷则变,变则通。”昔商君徙木立信,废井田、开阡陌,秦人初怨之,然变法十年,仓廪实而甲兵利,终成霸业。又如张骞凿空西域,驼铃响彻大漠,丝绸铺陈万里,非改“中原自固”之思,焉得百族交融?

然变亦有道。王荆公变法,本欲富国强兵,然急功近利,青苗法反成盘剥之具。故变者,非随波逐流,乃循势而谋远。

守变相济者,犹阴阳和合,万物生焉。观魏晋名士,可见其妙。嵇康锻铁竹林,拒司马氏之召,临刑奏《广陵散》,守其高洁;山涛则入朝为官,整顿吏治,保一方安宁。一守一变,皆以济世为归。又如王阳明龙场悟道,倡“知行合一”,既守圣贤之心,又破程朱之桎梏,遂开心学一脉。

近世张謇,状元及第而弃官从商,办纱厂、兴学堂,守儒者济民之志,行实业救国之变。南通一地,因之成“近代第一城”。此皆守变相融,铸就功业。

太史公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守与变,非对立之两极,实为人生之双翼。守心者,若北辰居所,众星共之;变通者,若大鹏乘风,扶摇九霄。愿吾辈效陶朱公之智:于太湖烟雨中,守范蠡淡泊之志;于齐商海潮间,行计然货殖之变。如此,方不负“我与我周旋”之傲骨,亦无愧“改变自我”之通达。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