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教师版)

2025-04-16 04:4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9人

课标要求】

《中考说明》对实词含义理解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语境中的用法及意义”。对这一考点主要考查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含义,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考查重点】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浅易文言出现频率高的实词。    

二是“在语境中的用法及含义”。“在语境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要求,既考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题型】

1、解释加点词。

2、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备考策略】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成语。

(一)通假字。辨识通假字,重要的是识记积累,要弄懂本字、借字的意思。通假字一般都会在文后的注释里进行标示,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积累,这点非常必要。

(二)一词多义。“道”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道路”(不得志,独行其道)、“道理”(以咨诹善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等;“故”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所以、因此”(故不为苟得也)、“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知新)。

(三)古今异义。“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学习时应注重比较辨别。

(四)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挖洞”。另外还有名词用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为名词,表行为特征,作状语,应译为“像狗那样”;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动词用作宾语,应译为“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动词:“非淡泊无明志”中的“明”是形容词用作谓语,应译为“明确,坚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痛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中“美”译为“以……为美”。学习时应该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成语。有些文言文中还包含着一些沿用至今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学习中应把握它的出处和含义。

题型1.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例题剖析】

【例1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

2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故不为苟得也(     )

A.暂且    B.假如    C. 随便    D.已忘

2)遂度终不能听(     )

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5.甲文用         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          论点。

                 

6.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