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作文押题预测及范文
(常考主题一:成长感悟类)
成长的滋味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我在快乐地成长着。成长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尽在其中。
酸,就像给我们的心灵喝了一杯酸梅汁。就在那天,我的心灵再次被灌了那杯酸梅汁。那天正在数学考试,我拿出一个草稿本来计算,却被同桌一眼瞄到了草稿本上的题,他认定我在“作弊”,我的心受了重大的创伤—委屈。卷子发下来了,我考了一百分,同桌愤愤不平地告到老师那儿了,我束手无策,哑口无言,最后不明不白的,我被扣了十分。我心不甘情不愿地忍受了这委屈。
甜,就像喝了一大杯蜜汁,心里甜滋滋的。一个容易感冒的冬季,我得了一次严重的风寒。它令我头晕、恶心、四肢无力,那一次我卧床不起,学校里足足请了三周的病假,当我重新回到校园时就进行了一场模拟考试。我突然发现上面的题十分熟悉。那些都是同学们课后为我辅导的题目。一看题、眼睛一转、脑袋一想就提笔顺答。出乎我的意料,我考出了好成绩,老师也给我了一个大大的赞。
苦,就像喝了一大杯苦瓜汁。考试,我也有失误的时候—不及格。我的成绩如同青蛙跳一样。这次我又抱了个不及格三个字回家了。别看我一脸平静,心里的滋味别提多苦涩了。我用了那双写这张卷子的手使劲扇自己耳光,如果不打,我心里的苦汁都喷出来了。这种苦涩令我不知所措。
既然有酸甜苦,那也少了辣呀!我有时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有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辣妹子,我是男生的天敌,女生的救星,任何男女大战,只要我出马男生都提心吊胆了。从此,各派安宁。
我的成长就像五味瓶一样,滋味丰富多彩。我品尝着,快乐着,也成长着。
(常考主题二:青春奋斗类)
奋斗浇开成功花
你是否看见破土而出的幼芽,它拼搏向上,只为争得一抹阳光;你是否看见那纵横交错的根茎,它深埋地下,只为收获一份甘泉;你是否看见清晨花瓣上流淌的汗水,它用了怎样的努力,才换来了花开的美丽。
一只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羡慕不已: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而对自己却鄙夷不屑。
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造物主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接下来的日子,它像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每天早出晚归,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飞出来,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朵花。工作单调乏味不说,每天累个半死,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一天两天,它还觉得新鲜,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它悄悄地溜开,飞回了垃圾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荣获辽宁省“道德小模范”称号的沈阳市第147中学初二学生马鹏飞,又是“全国十大真情人物”之一。 如此小的年纪,却能取得如此高的荣誉,只因他九年如一日的,付出真爱。他5岁开始做饭,每天照顾奶奶,料理生活,坚持学习,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个在生活磨难中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少年,用他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本不该由他挑起的生活重担,付出了对奶奶无限爱心的汗水,小鹏飞艰难的生命也因此而无比灿烂。
以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享誉全球的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为世界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作。达•芬奇伟大成就的取得只因他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付出了无尽的汗水。在长达3年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中,达•芬奇历尽了千辛万苦,为了创造出十二门徒有个性的头像,他需在整个米兰寻找合适的面孔。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要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找出他满意的形象,最终使这幅画取得空前的成功。达•芬奇的人生因付出汗水并痴心不改地坚持而熠熠闪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愿我们早日用辛勤的汗水浇开自己的成功之花。
(常考主题三:真情流露类)
温暖我的瞬间
阳光,一如既往,是那么的温暖,让我又想起那温暖的一瞬间。
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与母亲在收拾着屋里杂乱的书籍。突然,母亲惊呼一声,我连忙跑过去,却看见母亲抱着一本书出神。
我缓缓走过去,刚准备开口却瞥见了封面。我有多久没有见到这本书了?小时候,母亲总是喜欢捧着那本书念,我就那样静静地望着她,眼神里尽是依恋。阳光洒下,投下一片阴影,这样的阳光仿佛为她镀了一层光华,那样的美与温柔。
“旖旎”,母亲呼唤我,“我们再读一次这本书吧。”母亲拉着我的手,征求我的意见。我看着窗外暖暖的的阳光,点了点头。
再次坐到那方摇椅上,一如多年前的今天,有种故友重逢的感觉。母亲轻轻翻开了书,轻念出声:“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拥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宽厚善良……”我静静地听着,往日的温暖又上心头。突然,母亲的声音哽咽了一下,我抬头,遇见了这触动心灵的温暖瞬间。
暖暖的阳光洒下来,洒在母亲的发丝上,泛着丝丝银光。我离母亲是那样近,近到可以看到她的每一缕银丝,每一道皱纹。记忆的画面与之重合,我才发现:母亲在岁月流逝中渐渐老去。这时,母亲突然转头,正好对上了我泪眼朦胧的双眼。而在这样模糊的视线中,我依然看见了母亲眼中那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柔情,紧紧将我包围。
我不禁泪湿了眼眶。岁月,可以改变母亲美丽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她一颗爱我的心。以前,母亲的眼神如此;现在,亦如此,温暖如初。
爱,不曾走远,也不曾减少。我融化在母亲这样的眼神里,这样的温情里,这样的阳光里。
许久,我伸出手,拥住了母亲,却未有言语。母亲似乎愣了一下,也张开双臂拥抱住我。有多久没有这样拥抱过母亲了?我愧疚得自问。母亲为生活劳累奔波,作为她的女儿,我该体谅她,像她关心我一样的关心她啊!
阳光洒落,温暖如初,这温暖的瞬间将永藏我心。
(常考主题四:家国情怀类)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中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初生朝阳,承载着照亮民族未来的希冀;中学生是抽芽扎根的新生乔木,寄托着支撑国家命运的期望。为促进学生发展,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我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责任担当”这一素养,当代中学生应当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勇担责任,谱写人生价值的华丽篇章。中学生站在人生起点,漫漫长途上,有未知待探索,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一路精彩和一生意义都需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君不见,百年之前的离乱神舟之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万千志士,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曲,心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志,勇担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生者扬其名,死者得其所,实现了生为中国人最崇高的价值。可现今,当代中学生甚至广大青年被贴上“佛系”的标签,逃避责任,得过且过的风气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必将栋梁之木蛀蚀一空,怎能不让人担忧?怎能不强调“责任担当”?因此,当代中学生虽活在和平年代,勇担责任的素养亦不可少,唯此方可任坚实的栋梁之才。
勇担责任,注入社会风气的清露净流。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更是未来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进取担当的思想是社会欣欣向荣催化剂。责任感之于社会,有如灯塔之于航船,北斗之于行者,亦有如沃土之于草木,阳光之于万物,引其风潮,促其成长。“云山苍苍,江水洪洪,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赤诚,身为师者的担当在社会上荡起“责任”的清流;“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知识”,是南仁东教授忠于科技的信仰,身为学者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上掀起“使命”的巨浪。在当下“丧文化”日渐腐蚀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心灵的严峻形势下,强调当代中学生“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披上心灵铠甲,也为社会拨去思想雾霭,现朗朗乾坤。
勇担责任,创造国家振兴的夺目辉煌。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学生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背负“中国梦”圆的一代,中学生勇担责任,方可托举起国家以辉煌之光。从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毅然回国担起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责任,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创举中,从海归高材生秦玥飞无悔扎根荒野农村担起中国脱贫攻坚的责任,带领一条又一条贫困村求富的励志故事里,我们目睹“责任担当”的灼灼光华,见证勇担责任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因此,当代中学生勇担责任,于国非凡。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适应着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需要,响应着当今时代最迫切的呼唤。“受光于天下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学生们,请挑起肩上的重担,开拓宏大的格局吧!
(常考主题五:传统文化类)
永远不变的情思
儿时,家旁有一个说书馆,那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油光发亮的红漆木门常年大开,进门便是正厅。里面总是人头攒动。
人们或是回忆上一回的结尾,或是猜测下一回的情节,聊到兴起,有一番争吵也是常事,但当说书先生从帘后踱步而出时,大家便瞬间安静下来。
先生是这儿的名嘴,我最爱听他说书。他有件红色的大褂,衬得他愈发精神,他总会环顾四周,缓步踱至书案边,满意地一笑,一挥袖,一扬头,带我们走进文学的世界。我会随他看曹刘争霸荆州,看黛玉葬花园中,看岳飞挥兵北上,看杨家将忠勇卫国……如痴如醉、半梦半醒之时--“啪!”惊堂木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老先生面带得意的笑容踱回后台,留下意犹未尽的我们。
转瞬间,多年已过,各种电子书、有声书充斥了我的生活,可我总忘不掉记忆中说书先生的声音。我带着儿时的情思,回到那里。
红门上的油漆已经剥落,我轻轻一推,“吱--”,那是岁月的声音。正厅不见往日的热闹,十座九虚,我坐在最前排静候开场,心中怅然若失。
老去的说书先生从幕布后探出了头,眼中的期待的光瞬间暗淡。他缓缓地踱至舞台中央,还是一身红袍,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那件。他老了,脸上爬满了皱纹,银丝也生了出来。待他开说时,眼睛里顿时有了神采,浑身都有了那股劲儿。他一挥袖,一扬头,带我走进那熟悉的世界,看悟空降妖伏魔,观诸葛巧借东风,听东坡乌台冤案,闻宝马腾空嘶鸣--只是这嘶鸣中少了往日的雄浑。
我轻轻叹口气:老啦,老了。这时,我听见邻座低语:“三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啊……”
我的心猛地一颤,抬头看向老先生,人已老,衣已旧,但神色不改,仍是那么认真,动作张弛有度,声音抑扬顿挫。待老先生敲响惊堂木踱步向前时,那步伐已经有些踉跄了。
我心中的敬意喷薄而出!
择一事,终一生,时光悄悄流逝,而那永远不变的,是敬业,是传承,是我泱泱中华的文脉情思!走出说书馆,我的内心满是感动,不由得朝着那承载着我多少回忆的红木门,深深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