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近几年乃至今后数年持续爆火的热点。以“传统文化”命题,既不会犯错误,又与语文素养密切相关,还适合“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当然会成为命题老师的热爱。
传统文化在中考作文中可以有多种体现,如写书画、二胡、京剧等“个人爱好”,或写某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或写本地饮食服饰、建筑特色等习俗。
“中学生读写”精选了5篇满分作文,供您参考。这些作文往往融合多个主题,如第2篇写昆曲,其中就有“传统文化+亲情感恩+个人成长”三个主题,有“一文多用”的妙趣。
第2篇:昆曲
“良辰美景奈何天,怎付得这般断壁颓垣!”清晰和婉的声音掷地有声。
舞台上的我瞥见观众们满面春风的神情,没想到自己的表演如此成功。一 曲终了,掌声雷动,盈盈拜谢间,心中满溢的惊喜令如今的我回想起来也 面颊烧红。
没想到昆曲带给我的不止是寻常的成功与感动,没想到昆曲与我能一路结下一段漫漫情缘。昆曲,没想到伴我青春的挚友,竟是你。
初见时,是祖母带你我相遇。我陶然于你的细腻情调,第一次发现了你有净化人心的力量。为了更了解你,我向祖母借来上世纪名家名段的音频资料,不遗余力地向祖母学习所有的音律唱词知识。还记得那天,祖母将一方方小小纸笺递与我,“这是社区活动的请柬,带上昆曲试试吧。”我没想到祖母会把这样的任务托付给我。于是我更加刻苦,移出了手机中成列的欧美音乐,抓起所有细碎的时间温习唱词,对于“叠”“擞”等重难点唱法更是下了苦功,听得我的梦乡都仿佛陷入了昆曲的大观园。
我抱着戏文自信地在祖母面前彩排,却没想到她凝重的神色:“唱功尚可, 但没有神采。”我没想到自己坚信了“天道酬勤”却没有成功。祖母不说话,却只翻开戏文带我细读。我这才恍然,原来《牡丹亭》中杜丽娘哀婉的曲 调来源于她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感慨,我没想到一句“良辰美景”饱含着人物多么真挚委婉的情感,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元曲戏文也有古典诗词的蕴藉之美,透过手中的戏文,我第一次真正进入昆曲更为广博的精神世界。我跟着祖母读,一句柳生的“姊姊,咱爱煞你嘞!”又一次使我心神震颤。我没想到,戏文不仅有古诗词之韵,却更似一块微雕的璞玉,那是率真的,是性情的。我这才领悟,这是来自传统曲艺的魅力,那是一种能激发江南儿女、更是中华儿女心灵共鸣的力量。
终于,在那晩风轻拂的黄昏,我第一次站在台上,穿着戏服,迎来了别样的绽放。我拢拢水袖霓裳曼舞,一曲泠歌飘扬,暖黄的灯光烘托起了舞台上喜怒哀乐的戏子情仇。我犹记得那日的绝美景象,霞色瑰丽,衣袂翩翩……
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我回到后台。一位与祖母相熟的老人亲切地走来拍拍我的肩:“真没想到被流行文化充斥一切的当下,还有年轻人愿意选择昆 曲。”他笑得疏朗,又絮絮说了好多,我只记得他半蹲下来朝我眨眨眼睛: “你真是给了我们许多人一个大意外!坚持下去,女孩子。”
我不禁莞尔。一个又一个“没想到”,串联起来我探索传统文化的动人风景,我将挽着昆曲一路前行,成就我青春岁月的良辰美景。
“长城快到了!”
虽说身处北京,从小便听说了长城,但真正亲自攀登长城还是前几年暑假的事儿。那天,当随行的导游姐姐喊出此话时,我竟然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长城看了起来——
是的,那不远处,不就是我从小便听说过无数次的长城吗?远远望去,长城犹如一条历史的巨龙,挥舞着修长的手臂,试图向人们展示着什么。近看,一块块砖瓦,都有生命。我上前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它们,那斑驳的纹路,岁月的沧桑,犹如《史记》的文字,精确,动人。
事后,我曾多次回想当时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了呢?为什么我会轻轻地抚摸一块块砖瓦内心却如惊涛骇浪呢?那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长城,让我心生敬意!
你可知道,长城的每块石头都成百上千斤重,在那遥远的年代里,没有起重机,没有挖掘机,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将它们一块块从远方运来,又一块块整齐地垒砌于此?而且,长城并不是一处,也不是一段,而是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蜿蜒千里!为了修筑长城,古人付出了怎样的聪明才智啊!
长城,蕴含古人聪明才智,让我心生敬意!
还有,长城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建,历朝历代,都对长城进行过不同程度地修筑。长城,具有厚重的数千年历史,代表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国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都垒进了它那漫长的巍巍身躯中。如今,除去历史的积淀,再看那块块青砖,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看到了将士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更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长城,不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国家与民族奋进的历史见证,让我心生敬意!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今,长城作为军事用途的价值早已消失,但是,作为爱国教育的基地,长城具有重大的意义!每天,从全国各地,来观长城、攀长城的人络绎不绝。
爱长城,护长城,心系长城,这早已成为我们众多炎黄子孙的共同信仰与行动。长城,还有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不断在绽放出新的光彩!
这一切的一切,长城,你怎能不让我心生敬意?也正是带着这份敬意,我还会再次走向你,长城!
传家宝
“小A,把咱家的‘传家宝’请出来,小心点!”老妈千叮咛、万嘱咐“请”出来的是一只青花瓷碗,日常只是沉睡在碗橱的角落里,但每当家里有重大“庆典”,它必然是座上宾。
家人从小便教导我对这只碗要重视,我也因此不敢和这只碗深切对视。但每捧起它,似乎总能感受到温润触感下有阵阵微弱的跳动,是摇曳的星火,是低吟的箴言,是不息的脉搏。
“小A,你是不是又忘礼貌了?爷爷六十大寿还没落座,你怎么能坐?”老爸敲木鱼般在我后脑勺来了一下,一阵触电感令我颤栗起来。
“尊老的秩序不能忘呀,小A……”老爸又开始夫子教学式地长篇大论,我则是那课堂上低垂着头,昏昏欲睡的童子。
“好了,好了,不要总是说小A,都是你们这些大人没教好。‘子不教,父之过!’”爷爷洪亮的声音总能将老爸滔滔不绝的口水迅速截流,将我从被训斥的苦海中拯救上岸。
阖家落座的时刻,爷爷面前是那只宛如盛放的纯白莲花般,胎体纯净洁白,釉面天青纯粹的青花瓷碗。“小A,这个碗的图样你观察过没有?”爷爷陡然一问,我当场就怔住了……
“你看,这只碗……”爷爷将碗高高地举在我面前,用手把图案一个个指给我看,阳光的照射使碗闪出点点亮光,与爷爷眸子中的光相映成趣。
清透的天青色在碗上晕染出一株破石而出的竹子,竹身挺拔,竹节分明,竹叶茂密。竹下是一个和蔼的老翁拿着一卷书指给束着总角的孩子看。孩子的身后是湖中盛放的荷花,湖边是一丛丛幽兰。碗沿则是连绵的寿桃枝,枝与枝间托着一个福寿纹,福寿纹两侧是两只展翅的白鹤。
“这只碗是祖上传下来的,寓意着我们家要成为阖家圆满的家庭,要有磊落不屈、谦逊淡泊的品格,这种家风要祖传孙继。我说的话,可不敢忘啊,小A。”
爷爷严肃的神情和淳淳话语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那手中跳动的感觉是与祖先的对话,是冥冥之中的家风继承,是文化的血脉在我的生命中激荡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