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6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开展了“寻找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同学们分别选择了感兴趣的分主题。
1. 小语对中医药文化非常感兴趣,在整理《古诗文中的中医药密码》手册时,发现许多诗文都有中药名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中药 | 相关古诗文 | 作用 |
莲花 | 予独爱①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有清心、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
梅花 | ②_______,只有香如故。 | 有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等功效。 |
梧桐 | 缺月挂疏桐,③_______。 | 梧桐花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 |
石灰 | ④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 熟石灰粉有消炎杀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中和胃酸等功效。 |
菊花 | ⑤_______,_______。 | 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 |
【答案】 ①.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③. 漏断人初静 ④.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⑤. 采菊东篱下 ⑥. 悠然见南山
2. 小文酷爱武术,他从武术历史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踪迹,请帮他补充横线处内容,并修改文段中两个书写有误的字。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是“武”的甲骨文,依据汉字造字法,“武”是①_______字,字的上部是“戈”(古代的一种武器),下部是“止”(脚),表示拿起武器动身出发去打仗。“偃武息戈”指停止武备,不动干戈,即停止战争。“偃”的注音②_______。中国武术,自有其雏形始,在华夏大地上棉延发展了数千年,有深邃的文化蕴意,多元取向的社会功能,无愧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精萃_________。它深受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与青睐。_________
【答案】 ①. 会意 ②. yǎn ③. “棉延”改为“绵延”,“精萃”改为“精粹” ④. 把“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调换位置。
3. 小文还从2025年春晚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为“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活动撰写推荐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笔走龙蛇》节目推荐语
2025年春晚众多精彩纷呈的节目中,武术与书法相_______的表演《笔走龙蛇》,以其独特魅力在众多节目中_______、脱颖而出,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爱。七八十位演员用肢体动作模仿书法笔画,用身体书写出一个个大气磅礴的汉字,将太极和草书结合,_______出动静相宜的东方美学。《笔走龙蛇》不仅是一个节目,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提醒我学习传统文化应_______,深入探索。
A. 融合 不负众望 演艺 虚怀若谷 B. 溶合 不孚众望 演绎 不耻下问
C. 溶合 不孚众望 演艺 不耻下问 D. 融合 不负众望 演绎 虚怀若谷
【答案】D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②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③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④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⑤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A. ②④⑤③① B. ①④⑤③② C. ②⑤④③① D. ①②⑤④③
【答案】C
5. 信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是否坚守信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小鲁对名著中的人物做了“我一生中的重要选择”的梳理,请完善表格。
作品 | 人物 | 选择 |
《骆驼祥子》 | 祥子 | 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后又卖车葬妻,小福子上吊自杀后,他选择①______________。 |
《简·爱》 | 简·爱 | 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简·爱选择②_______。这一选择既是关系的割断,也是对情感的重新认识。 |
《儒林外史》 | ③_____ | 因被宋家骗婚而选择逃离宋家,在南京靠手艺和才艺为生,得到了杜少卿的尊重。 |
【答案】 ①. 自暴自弃 ②. 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③. 沈琼枝
6. 信仰是支撑人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精神力量。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中各选取一个典型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信仰内涵及对人物成长的作用。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信仰共产主义,即使在伤病困扰和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也坚持写作,体现了信仰对人物成长的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他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信仰对人物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AI也将赋能传统文化强劲生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5年1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正式发布DeepSeek-R1.一周之内,便登上中美手机应用商店免费榜榜首,后又在约140个国家的手机应用下载排行榜上占据榜首。OpenAI首席执行官表示,“新竞争对手令人振奋”;美国《纽约时报》评价“是一个里程碑”;英伟达、亚马逊和微软三家科技巨头,在同一天宣布接入DeepSeek-R1.与传统的指令模型相比,DeepSeek-R1在模型设计上特别强化了推理能力,它更懂得如何深入思考和创新。与OpenAI开发的ChatGPT相比,DeepSeek-R1不仅率先实现了媲美OpenAI-01模型的效果,还大幅降低了推理模型的成本。
材料二
现阶段DeepSeek所体现的“深度”更多是知识性而非智慧性的。文学创作往往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AI生成文本的过程更接近公文写作的模式化,而不能被严格定义为“文学创作”。AI可以写出春天花团锦簇的场景,但AI无法“在场”,它生成的文本都是抽象的词语组合、堆砌,没有现场细节和环境氛围,没有人个体独特记忆。
(摘自《羊城晚报》2025年2月9日,有改动)
材料三
A、B两文段分别节选自小语和DeepSeek以《淄博的春天》为题的作文。
【A段】一夜的微风,春姑娘来到了淄博。齐盛湖上结了一冬的冰被春姑娘赶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一股幽香扑入我的鼻腔,啊,原来是红梅花正开的绚烂。
【B段】淄河冰裂,柳枝蘸陶泥写春笺。巷口烧烤摊腾起孜然雾,炉火映红卷袖的食客。这座火土淬炼的城,在春光里舒展成透亮的琉璃,铮然作响。
7. 请对材料一进行缩写。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以“DeepSeek-R1”开头,含有因果关系,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8. 小语担忧她的创作会被DeepSeek所取代。请你结合材料二、三给她发条信息,为她解忧。
【答案】7. DeepSeek-R1因其强大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
8. 小语,不必担心你的创作会被AI取代。虽然AI在知识性和模式化写作上有优势,但文学创作源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是AI无法模拟的。你的作品具有现场细节、环境氛围和个体记忆,这些都是AI无法复制的。保持你的创作热情和独特视角,你的作品是无法被取代的。
二、阅读与鉴赏(54分)
(一)(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诗人为视角描述燕子“衔泥”“暂语船”“穿花贴水”,赋予诗歌浓郁的个人情感。
B. 颔联今昔对比,旧日家园中认识自己的燕子,现在却相遇不相识,只是远远地看着别人。
C. 尾联中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益沾巾”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全诗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辨不清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10. 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中“处处”“飘飘”的妙处。
【答案】9. B 10. “处处”写出了燕子无处安巢的可怜处境,“飘飘”表现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这两个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燕子的生活状况,也隐喻了诗人的身世遭遇,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二)(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涧记
【唐】柳宗元
石渠之事①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阖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③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注】①石渠之事:指发现并游览石渠一事。②限阖(kǔ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③揭跣:提起衣服光脚。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渠之事既穷”与《桃花源记》中“既出,得其船”,两个“既”的意思不同。
B. “民又桥焉”中“桥”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劳其筋骨”的“劳”的用法是相同的。
C. “达于两涯”与成语“天涯海角”中“涯”,两者都是“边,边际”的意思。
D.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即“古之人其有此乐乎耶”,与《岳阳楼记》“吾谁与归”的句式不相同。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B. “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句中“阴”,山南水北阴;阳,与“阴”相反。
C. 文章借发问“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表达作者既有陶醉于自然风光的快乐和满足,又有难言的忧伤和哀怨。
D.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本文就是贬谪之作。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
折A竹箭B扫陈叶C排腐木D可罗胡床E十八九F居之。
14. 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说文解字序》 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文”的常见引申义有: ①用作动词,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②用作名词,花纹,纹理; ③用作形容词,有文采,华丽。 |
15. 请仿照示例,结合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提取关键词为景点命名,并从景物特色、游客体验两方面解释命名理由。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小石潭记》 景点命名为“闻声寻水”。理由是此句描写了作者隔着篁竹听到潭水发出的如美玉碰撞般的声音。此名可激发游客因听到动听悦耳的水声而急切想要循声探潭的心情,达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效果。 |
【答案】11. C 12. B
13. BCD 14. 水面上像纺织物的花纹,流水的声音就像弹琴的声音。
15. 景点命名为“翠羽荫床”。理由是此句描写了翠羽般的树木和龙鳞般的石头均匀地遮蔽在床上的景象。此名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在翠羽之木和龙鳞之石的荫蔽下休憩的惬意和舒适,激发游客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享受。
(三)(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爱吃菜,不爱喝汤。”相信听到这个谜语,大家能很快猜出谜底——筷子!
②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
③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④“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⑤《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极有可能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⑥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⑦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材。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经常使用筷子,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大脑协调发育。两根筷子在手指间的活动,达到将食物夹起的效果,然后吃到嘴里去。它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实际上我们用筷子吃饭能让手指更灵活。而手指的活动听命于大脑的指辉,因此大脑也相应得到锻炼。
⑧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体现着中华文化“和为贵”的特点,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在《符号帝国》中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1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中“今天的‘匙’极有可能是由‘匕’发展而来”中的“极有可能”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B. 第⑥段开篇“理论上”三字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这正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C. 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筷子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大脑协调发育。
D. 第⑧段中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推广使用筷子。
1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筷子在古代也叫“箸”,其称呼始自商代。
B. 筷子的使用,使东方文明一直领先于西方文明。
C. 中国人使用筷子而不使用刀、叉,说明中国人尚文不尚武。
D. 全文从“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来说明筷子的历史与发展,且多处引用《礼记》《史记》等古代经典文献资料,抒发作者对东方文明的高度赞美与热爱之情。
18. 请梳理文章的说明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19. 你想送给来校访学的外国留学生一套有图案刻印的筷子作为礼物,请结合链接材料,写出选择图案的理由。
【链接材料】
商家选择不同的图案刻印在筷子上,以供消费者选择。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如梅兰竹菊代表中华民族气节及君子风范;狮子图寓意事事如意、辟邪镇定;八仙过海寓意吉祥、智慧与成功;鱼的图案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也寓意平步青云,前程大好;五福临门寓意福、禄、寿、喜、财;喜鹊图寓意喜上眉梢、喜上加喜。
【答案】16. D 17. A
18. 引出说明对象;名称演变;功能与效能
19. 选择梅兰竹菊图案。因为这些图案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节及君子风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四)(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夹山村抗洪记
李兴泉
①遇上下雨天,夹山村人就高兴。若是能下个两三天,则更是难得。因为这样的雨水正是村人所期盼的,大人会乐呵呵地提了铁锨,把常年不得一浇的地啊,园啊,趁此机会泡个透。所以,雨水在夹山村金贵得很。
②但是,这下雨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遇上连天的暴雨,就免不了发洪水,水是混浊不堪的黄泥水,夹带着怒吼。
③这场雨已经下了五天了,不仅没见停,反而越来越大。耿爷爷看着窗外,眉头紧锁。他退休前在县防汛办公室工作,防汛很有经验。他将顾虑说了出来,可有些人并不在意,还觉得耿爷爷是年纪大了,胆子小了。
④“不能小觑。”在夹山村的历史上,没有哪一年是这么个下法。这次竟然一下就是五天,还不停。于是他开始吆喝人,想要冒雨采取防洪措施。
⑤“胡闹,简直是胡闹!”有人笑耿爷爷,说他是在说梦话。“A夹山村发洪水,就没淹死过一只鸡。”
⑥直到雨在第七天还没有停的时候,大家才猛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全村人才在耿爷爷的指挥下,把闸口两边两公里长的渠岸都加固了,还叠加了一层。
⑦没想到,雨竟然一连下了十天,还没有停。
⑧“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坝有可能要倒!”耿爷爷发愁,双眉皱成了两个疙瘘。这时,人们才觉出耿爷爷心中装着天。
⑨混浊的水吼了,浪声夹着雷声,带着闪电,又一次抽天抽地了。人们终于觉得,今年真不比过去了,天好像怒了!
⑩“怎么办?”
⑪“下游必须做好渠口倒坝的准备!”耿爷爷紧急召开会议,分派人下去,按雨下到十五天的计划做准备。闸口时时在动,渠岸时时在晃,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⑫“快,快,快……”全村人,待在坝上,在雨里吃饭,在雨里睡觉。几百号人,在洪水面前,拧成了一股绳。
⑬“木头,木头!”这天下午,渠里冲来了木头。“B啊!”从耿爷爷的经验来看,这次洪水不仅大,而且冲毁了上游的房屋。“顺!”耿爷爷果断命令,扑上前去,和几十个壮汉子,拿了长棍子,去顺那些木头。一根根木头在人们的指引下,扎进闸口,摇头摆尾过去了。可有一根木头,在冲过闸口的时候,却将身子一扭,一横,轰一声响,挡在了闸口。所有的人吃惊了,顿时头皮紧绷。
⑭“危险,危险!”木头纹丝不动了,水随着雷声,涨了起来。如果任其涨下去,不到一刻钟,水准会翻过闸口!“快,退!”耿爷爷喊着让大伙退,自己却扑了上去。木头堵住了闸口,水越积越高。若是漫过闸口,顷刻,大坝就会被大水冲倒。岸上的人,不知所措。
⑮耿爷爷脱掉了外套扔给老伴儿,“扑通”一声跳进了闸口,钻到了闸底。不一会儿,那横着的木头,一点点动了。“动了,动了!”人们纷纷惊喜地叫道,把身子尽量地前倾着,担心着耿爷爷的安危。“老伴儿,小心啊!”这次吼的是耿奶奶,攥着外套的手心里全是汗。
⑯“出来了,出来了!”耿爷爷再一次从水里露了头,抹去了头上的水,仔细地看了木头一番后,又一次沉下去。可这次,那木头像是焊在了闸上,耿爷爷硬抬,也没有动一丝丝。“扔绳子!”一会儿,耿爷爷又一次浮上来,向岸上的人下了命令。于是大家将手头长长短短的绳子全接起来,扔了下去。
⑰“听我口号,大家一起用力!”说完,像只水鸟,耿爷爷又一次钻进了水底。随着一声吼,果真,那木头被大家硬扯了起来,水立时蹿过闸洞,向下而去。“啊!”闸口终于转危为安,人们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眼看着水慢慢地从坝面上退了回去,看到大闸又露出了脑袋,人们不禁欢呼起来。
⑱“坝——保住了!”
⑲“地——保住了”
⑳“房——保住了!”
㉑“村子、庄稼都保住了!”
㉒岸上难得一时宁静。人们手握着手,站成队,盯着水,泪水一片。
㉓“耿爷爷和耿奶奶呢?”
20. 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雨水在夹山村很金贵,是为了与后文的暴雨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此次暴雨的异常和洪水的突然。
B. 第⑧段划波浪线句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耿爷爷的担忧,体现抗洪形势紧张。
C. 第⑬段堵住闸洞的木头,是来自上游被洪水冲毁的房子,可见洪水之大,破坏性强。
D. 第⑮段划波浪线句子通过人们“尽量地前倾”的细节刻画,体现了大家的担心,正面写出耿爷爷处境的危险。
21. 小语就文中画横线的A、B两个句子的朗读和你进行探讨。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对话。
A夹山村发洪水,就没淹死过一只鸡。 B.啊!
小语:句子朗读重音可以使表达更加鲜活,更贴近实际语境,从而提升了表达力。
我:是的。我认为,A句中重音可以放在“没”上,因为这样可以突出①_______。
小语:有道理。有时,一个字
朗读,也能读出味道,比如B句中的“啊”字。
我:我觉得“啊”字要读的快一些,这样才能读出耿爷爷②_______的心情。
22. 初一学过小说《桥》在语言形式上多用短句,且多短句成段。本文也有相同的语言形式,请结合⑱~㉑段,从营造氛围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分析表达效果。
23. 原文是有结尾的,文学社在将其编入拓展资料时,删掉了结尾,请你按照想象要合于情理的原则,续写一个结尾分镜头脚本,完成表格。
结尾分镜头脚本
音乐特点(不超过6个字)
①远镜头
雨过天晴,阳光洒在新建的拦水坝上。耿奶奶伫立坝前,手中紧握着耿爷爷跳进闸口前扔给她的外套。微风拂过,外套轻轻飘动,耿奶奶的目光穿越时光,凝望着拦水坝……
特写镜头(不超过30个字)
②画外音(不超过45个字)
③【答案】20. D 21. ①. 夹山村从未发生过严重的洪水灾害 ②. 惊讶和担忧
22. 这些短句成段,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突出了抗洪斗争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同时,也塑造了耿爷爷勇敢、果断、富有经验的英雄形象。
23. ①舒缓 ②耿奶奶眼中闪现着对耿爷爷的思念与自豪 ③耿爷爷,你的英勇付出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你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三、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京剧水袖一扬里有浪漫,银针轻捻的脉络里有浪漫,墨汁在宣纸上洇染的褶皱里有浪漫。浪漫是清晨早饭蒸腾的热气,浪漫是奶奶熬煮的药香漫过旧瓷碗……浪漫蜷在烟火褶皱里,等你去感受,去体悟。
请以“_______里的浪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补全题目,自选文体;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泄露真实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