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武亦姝现状令人意外!董卿当年那句话,现在看太准了

2025-04-22 06:5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0人

还记得那个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战成名的16岁高中生少女武亦姝吗?



在节目里,她身材高挑纤瘦,浑身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开启"飙诗"姿态,


在飞花令环节中"吊打"百人团,创下了节目开播以来的最高分纪录


当飞花令环节出现重复提示音时,现场观众都以为这位小姑娘要词穷了。


谁知她只是俏皮地歪了歪头,便脱口吟出《诗经·七月》中那段鲜为人知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更是一句““我与狸奴不出门”让观众深刻的记住了诗人陆游。


这位复旦附中高一女生,用2000多首诗词储备量征服了观众,也让主持人董卿发出那句著名的感叹:"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01后生可畏


16岁,她以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击败北大硕士,一举夺冠;

18岁,她以613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22岁,她顺利毕业,选择投身儿童文学,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当武亦姝在诗词大会夺冠后,北大立即向她伸出橄榄枝,承诺保送资格。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文静的少女坚定地拒绝了:"读了这么多年书,如果不经历高考,那可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她的目标是清华大学。两年后,当高考成绩公布时,613分的成绩引发全网热议。


有人冷嘲热讽:"'国民才女'就考这么个分数?"


更有人断言:"这下连复旦都进不去了!"


然而一个月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上海高考总分660,613分已是相当优异的成绩。

1745137206730304.png


                             02没有天生的学霸,只有用心的父母


武亦姝的成功,绝非偶然。


她的父母——一位律师和一位教师,深谙教育之道。他们像园丁修剪小树一样,在尊重天性的同时,耐心培养她的学习习惯。


4岁时,当同龄孩子还在玩积木,武亦姝已经开始背诵古诗词;

7岁时,父母发现她对诗词的兴趣,便经常陪她玩"飞花令"游戏;

15岁,她以优异成绩被上海重点中学复旦附中提前录取;

16岁,她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以一句"我与狸奴不出门"让陆游的诗句焕发新生。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父母对教育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欲望,而是学会自律。


正如武亦姝在《等你在清华北大》中写道:"父母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学习,帮助我找到最适合我的学习方法。"


反观当下,许多家长对"快乐教育"的误解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2023年,广东深圳,一名13岁男孩因父亲拒绝给钱充值游戏,当街勒住父亲的脖子威胁;

2022年,江苏南京,一名12岁女孩沉迷短视频,偷刷父母银行卡打赏主播近10万元。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没有规矩的爱,终将结出苦果。


著名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


                                      03好习惯比高分更重要


武亦姝的成功密码,就藏在她那些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日常习惯中:


每天下午4:30后,父亲会放下手机,专心陪她阅读;

每周末固定时间,全家一起玩诗词接龙游戏;

每次学习新知识,她都会做思维导图,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珍珠。


这些习惯,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在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词穷时,她能信手拈来《诗经·七月》中的诗句,正是长期积累的自然流露。


                     04习惯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


加加林,人类首位宇航员,在20多名精英中脱颖而出,仅仅因为他进飞船前脱了鞋。


这个细节让主设计师认定:“只有爱惜飞船的人,才配驾驶它。”


巴菲特,从小养成阅读财报的习惯,最终成为投资大师。

《人民日报》曾评论:"人不是优秀了才有好习惯,而是有了好习惯才成就了优秀的自己。"


05管、教、罚的艺术


武亦姝妈妈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她的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践行着"管、教、罚"三位一体的教育智慧:


管——立规矩,养自律

1)以身作则:家中随处可见的书籍,父母手不释卷的身影

2)制定规则:严格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保证每天阅读时长

3)适时引导:当武亦姝松懈时,父母总是温和而坚定地提醒


教——激兴趣,塑品格

1)耐心引导:通过讲述陆游爱猫的故事,让枯燥的诗词变得生动

2)正向激励:当她背诵100首诗词时,父母会由衷地赞赏

3)价值观塑造:"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罚——让孩子学会担当

1)明确原因:一次武亦姝为看电视敷衍作业,父母取消了她一周的阅读时间

2)适当惩戒:不是打骂,而是让她通过抄写诗词反思

3)跟进教育:惩罚后深入沟通,确保她真正理解错误


                             06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当大多数清华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或进入名企时,武亦姝选择了儿童文学。


她在采访中说:"无论是追逐人生理想,还是过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严谨求实、行胜于言,都是最重要的品质。"


这个选择,印证了教育的真谛——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塑造有思想、有情怀的人。


董宇辉曾说:"这个时代应该是属于读书人的时代,因为知识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获取。"


武亦姝的父母用爱与规矩,培养了一个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内心丰盈的孩子。


他们下午4:30后不用手机的坚持,他们陪孩子玩飞花令的耐心,他们拒绝北大保送的勇气,都在告诉我们: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礼物不是无条件的放纵,而是有原则的爱;不是暂时的成绩,而是受益终身的习惯;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以身作则的引领。


正如武亦姝所说:"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