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04:古诗词鉴赏之描绘画面-教师版

2025-04-22 06:2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6人

考法一 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的过程,是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对诗词画面展开想象,让画面在头脑中显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验到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进而更深刻感受认识诗词的思想情感。    

【例题剖析】

【例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

【问题】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答案】示例:在夕阳的余晖中,江面波光粼粼,一艘小舟缓缓归来,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夕阳的金色光芒洒落在舟身上,随着舟的轻轻摇曳,仿佛也在江面上舞动,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画面描绘。“江远归舟动夕阳”的意思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小舟从远处的江上归来。在描述“江远归舟动夕阳”这句诗的画面时,首先要明确诗句中涉及的元素:江、归舟、夕阳。接下来,要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这些元素在脑海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我们可以从视觉、动态和氛围三个方面入手,比如夕阳的颜色、江面的状态、归舟的动作等。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尽量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述。

示例:夕阳斜照,江面波光粼粼,一叶归舟在远处缓缓驶归,轻轻摇曳,打破了江面的宁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例2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答案】描绘的是南宋初年人们吹着箫,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穿着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的画面。    

【详解】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的画面是:随着春天的到来,村民们正忙着准备春社的祭祀活动,他们吹着箫,敲打着锣鼓,跟随着祭祀队伍,脸上洋溢着虔诚和喜悦。他们的衣着简单朴素,充满了古朴的风情,体现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和淳朴的民风。在热闹的祭祀活动中,人们欢声笑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与“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