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02: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教师版

2025-04-22 06:4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5人

考点1:从词性入手

古人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例题剖析】

【例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两句以问答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四句写泰山割开了”“两个天地,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五、六句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D.最后两句写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是动态之景,而非静景。这两句写的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翩翩归鸟,所以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热爱,并非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且联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知,作者由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故选C

考点2:从描写对象入手 

  特定的描写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的诗句当中。

 【例题剖析】

【例1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章台夜思

唐末五代时期·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

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

【问题】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                                           

【答案作者的无限秋思与哀愁,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

尾联“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承“故人殊未来”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故人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时值秋季,芳草凋零,故人不来,秋雁“又”回,家书难寄。结句以景收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季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又”字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无限的秋思与哀愁,和无尽的思乡怀人之情。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