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题型之段落作用

2025-04-22 06:3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2人

说明文段落作用

答题要点:

①从结构方面考虑。

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有时还可以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间段:承上启下;

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补充说明。

②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来谈。

③结合说明方法来谈。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做应急准备。

⑤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⑥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⑦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⑧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⑨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了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的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结合内容,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以下选文是从原文中截取的一段,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它应处的恰当位置。

 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以上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的如下位置      

A.③④之间    B.④⑤之间    C.⑤⑥之间    D.⑧⑨之间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研究植物预测功能的意义。

【答案】

1)开篇由《红楼梦》发生在大观园里的怪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2)B    

3) ①. 举例子、列数字;    ②. 准确具体说明了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    

4)能够有效防范地震等自然灾害,减少损失;能够有效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农活等。

 

古人的智慧——榫卯

 ①“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相守,有一种生死相随的浪漫叫——榫卯。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     各自一点改变,

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一连二,二连三,三接万物,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榫卯结合,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始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很多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⑤在牢固的基础上,不同的榫卯满足于不同的应用方式,结构样式更是丰富多样。历数榫卯样式,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 “燕尾榫”、“穿带榫”等。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半榫”等。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

榫卯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我国古建筑梁柱之间多以馒头榫、箍头榫、半榫、透榫、燕尾榫这五种榫卯方式相互搭配,穿插配合。

明清家具的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展现了榫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作为一种巅峰技艺,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甲】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乙】金属材质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除耐用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

⑧榫卯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使用百年而依旧坚固美丽。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出自《新华网》 有改动)

【注音与注释】①榫卯:sǔn mǎo    ②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

1. 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各自一点改变,      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2. 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                                                                            

                                                                            。(4分)

3. 本文围绕“榫卯”,依次从                                   、榫卯的类型、                    

                     五个方面进行说明。(4分)

4. 阅读第⑦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是①                                                    。(2分)

2)【甲】【乙】两处画线句能否删去其中的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运用了列图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

B. ④段所说明的榫卯结构牢固的原因都属于物理性质。

C. 榫卯结构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优势最大。

D. 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是榫卯结构,两者的结构系统相同,构造原理相同。

【答案】

1.只要 就(1+1分)

2.引用乐府民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1分)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榫卯(1分),形象地说明了榫和卯之间的密切关系(1分)(4分)

3.榫卯的定义、榫卯的优点(榫卯牢固的特点及原因)、榫卯的应用、榫卯的文化价值(4分)

4.(1)结实耐用 有利于运输和维修(1+1分)

2)不能,甲乙两处虽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强调突出说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结实耐用,(1分)但是说明角度不同,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角度,乙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进行说明(1分),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的,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1分)(4分)

5.B

青花瓷之美

李青舫

①中国青花瓷除了众所周知的流光溢彩的外观造型美之外,还有二美可以一说。

②其一是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青花瓷画继承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但又不拘泥于它的绘画程式,相反地善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笔法,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疏密相间的艺术效果,因而能在瓷器的器形上,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宣纸上的那种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的鲜明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受。

③从形式上看,青花瓷画突破宣纸等介质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作画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赋予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mèi( )力,表现出灵动率真的审美内涵。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画法精细,墨色层次鲜明、立体感强,达到“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的艺术美感,令人倾心迷恋。

④就内容而已,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传世民窑中最常见的青花“双喜纹罐”,图案简练活泼、风格清丽洒脱,那粗犷的“双喜”大字与茂密的缠枝花纹有其的融汇于一体,不仅给民间的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吉祥的色彩,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质朴淳厚的审美情趣。

⑤青花瓷画还拓展了中国水墨画在揭示民族特性上的深度,表现出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意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是“龙”的形象在中国水墨画中较为少见,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龙”的矫健身姿与丰满形象却在青花瓷画中屡见不鲜。其中既有纹饰繁缛、工艺豪华精美,刻画出一种神秘庄严狞厉美的官窑青花龙纹瓷器;也有线条简朴、手法夸张奔放,刻画出一种随和亲切平易美的民窑青花龙纹瓷器。

⑥青花瓷画注重 ①     ,突出     ②     ,挖掘     ③     ,因此青花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

⑦其二为秀外慧中的人文精神美,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青花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能工巧匠将渊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的融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因此青花瓷器除了实用、欣赏之功能外,还浸透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以及淳厚的人文理想。

⑧当然,由于人的社会阶级地位、文化修养学识各不相同,对于精神、气质的理解也难免各异其趣。帝王将相崇尚高贵、华丽、豪气的秉性,所以促成官窑青花瓷表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文人墨客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文理想,所以促成民窑青花瓷表现出端庄素雅、卓尔不群的高尚情怀;普通百姓向往安宁幸福、吉祥如意的生活环境,所以促成民窑青花瓷又表现出勤劳质朴、张扬生命的执著精神。

15.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mèi( )力

16.中国青花瓷之美在于:             、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和                     。(4分)

17.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4分)

18.阅读文章,在第⑥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选项。(6分)

①( )     ②(        )      ③(        )

A.技法上的独创性 B.意境上的表现力    C.形式上的继承性   D.内容上的多样化

19.以下对第⑧段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标题相照应,表现青花瓷的特征。

B.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

C.总结全文内容,体现青花瓷风格多样。

D.补充说明第⑦段,使该段内容更充实。

答案】

15.(2分)魅

16.(4分,每空2分)流光溢彩的外观造型美 秀外慧中的人文精神美

17.(4分,每空2分)举例子 用典型的例子具体说明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18.(6分,每空2分)C D  B

19.(3分)D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2分)

3、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4、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①引出说明对象(砷/有机砷/有机砷制剂);②从社会热点入手,引发读者关注;③使文章更贴近社会.实用性更强。

2、①灭菌杀虫;②促进生长;③改善品相。

3、“长期”说明食用时间之长,“大量”说明摄入量之大;如果删去就变成短期微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小时后”90%以上会排出体外,准确地说明了“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5、示例一:补充说明,在得出结论后,又补充说明猪排泄的有机砷会转化为无机砷污染环境,使文章内容更全面。

示例二: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为改善生存环境不懈努力。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