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4-26 17:1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9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道德风尚,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为基础生产单位,特别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强化了小农家庭比例。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老一辈的智慧和经验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也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唐末五代章仔钧所作的《章氏家训》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北宋的宋仁宗颁布了劝耕劝读政策,鼓励士人、农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规定必须在本乡读书应试,这一政策把士人、农家子弟与家乡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达到相互流通。西道圣人扬雄的耕道而得道则传递了古人对知和行、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探索。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弘扬耕读传统对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农耕劳动具有社会性,古人在开沟或其他耕作劳动中通常需要两人一组进行协作,实行二人二耜并耕,即耦耕。清代学者程瑶田以为,言耕者必言耦,以非耦不能善其耕也。耦之为言并也,共事并行,不可相无之谓耦。耦耕后来泛指两人伴耕或集体劳动。开田辟壤、种植收获、挖渠建陂、抵御灾害等都需要人们互助合作,四川都江堰、安徽芍陂等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就是人们集体劳动的见证。在传统乡土社会,劳力相互调剂、畜力互助合作、生产共同体等形式繁杂的劳动合作广泛存在,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乡邻间在共同劳动中,形成情感认同和规则意识,中华农耕文化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合作在农业生产上有其必要性和普遍性,当前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合作经营、集体经营是农村重要的经营方式,全国近一半农户依此开展生产、流通、信用、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摘编自张灿强《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