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经常混淆现代文阅读中与“标题”相关的题型,导致失分惨重。不同的题型,答题思路是不一样的。
下面就把现代文阅读的三种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一一呈现出来,并用同学们熟悉的课文做详细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学会了,逢考必过哟。
(一)标题的含义
A.常见命题形式
①“××”作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②请分析标题的意蕴。
③说说标题中“××”一词的含意。
B.解题思路
①结合文章解释表层含意,即字面含意,一看文章就明白的意思;
②品析文章理解深层含意,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常常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③一般答两点或者三点,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四分题一般答两点到三点,六分题必须答三点。
C.典型题例
《变色龙》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①“变色龙”在文中指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表层含义)
②文章借对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深层含义)
(二)标题的作用
A.常见命题形式
①你认为文章为什么要以“××”为题?
②小说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③“××”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B.解题思路
从内容、结构、跟读者的关系三个方面考虑标题在全文中可能存在的作用。
内容上:
①表明写作对象以及特点。比如《故都的秋》《怪人》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时代背景)。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③交代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如《走在家长的小路上》
④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我爱你,中国》《白杨礼赞》
结构上:
①贯穿全文的线索。如《小木碗》
②设置悬念。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跟读者的关系(标题本身的表达效果)上:
①运用设问等手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颖别致。 如《1+1=?》
②运用比喻、引用诗文等手法让标题更生动形象有文采。如《烟花三月下扬州》
③有隐喻、象征、双关的作用,隐含文章主旨。如《炊烟》一文中“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
切记:
①上面几个方面的作用有些交叉的部分,答题时不要重复;
②有些标题有多方面的作用,要考虑全面;
②看分值答题。五分题六分题一定要至少答三点。
C.典型题例: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奥出蔑洛夫,突出了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特点。
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小说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
③用“变色龙”作标题具有讽刺意味,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三)甲标题能否换成乙标题
A.常见命题形式
有人建议把标题甲换成标题乙,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B.解题思路(与标题的作用题有相同的部分)
①明确观点。如:我认为标题甲更合适。
②详细说出标题甲在内容、结构方面的作用。
③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方面比较两个标题,说出标题甲的优点(比喻,生动形象,简洁凝练;用典故,含蓄蕴藉,典雅隽永;表意简洁明确,朴素平实;引用诗句,富有文采;对比讽刺,强化效果;设问,制造悬念;反问,强调情感)。
④简要说说标题乙的不足。
C.典型题例
见浙江高考语文卷《魔盒》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个好?请陈述理由。(后面附有小说《魔盒》全文)
答案示例
看法一 以“魔盒”为题好,理由:
①“魔盒”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吸引读者。
②“魔盒”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思路清晰,小说主要情节都是围绕“魔盒”展开的。
③“魔盒”寄托着贝格斯太太对家乡的爱,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生动。“贝格斯太太”太直白。
看法二 以“贝格斯太太”为题好,理由:
①贝格斯太太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小说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凸显热爱家乡的主旨。
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这样显得简单朴素。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 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 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