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崔颢《黄鹤楼》赏析

2024-11-23 08:23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25075人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词朗诵《黄鹤楼》朗诵践离

 

历史传说】
黄鹤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背靠蛇山,前临大江,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关于黄鹤楼的来历有多种说法,,《齐谐志》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飞过黄鹤山,后人在此山造楼纪念,故名黄鹤楼。《述异记》说苟环曾在黄鹤楼上望见空中有仙人乘鹤而下,然后骑鹤而去。《太平寰宇记》说三国蜀汉费文袜登仙驾鹤到此楼休息,故名。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作者简介】

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崔颢是盛唐著名诗人,现存作品四十多首,其中约三分之一描写妇女生活,反映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边塞诗写得慷慨豪迈。小诗如《长干行》接近民歌。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关于此诗还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注释】
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
已:已经。乘:乘坐。
去: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
此地:这个地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
空:副词,只,仅。余:剩下。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副词。一旦,一经。
千载:千年。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
芳草:香草。
萋萋:形容词,有四个义项:①形容草木茂盛。本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即取此义。②云行弥漫的样子。如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峡云,楚客莫留恩。”③华丽的样子。如潘岳《藉田赋》:“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④衰飒的样子。如王嫱《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萋黄。”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
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名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译文:只见汉阳的树木在阳光下郁郁葱葱,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一片茂盛,令人心动。
这一联暗接“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由“空”而实,由昨而今,吟咏了一个主题:人生短促,自然永恒。
【诗词赏析】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的前两联写身在黄鹤楼下仰观寥廓天宇所见所感。当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飞的故事。黄鹤楼与仙道相关,成仙得道,是人对自身生命永恒的冀盼,然而人生有限自然永恒,这是人类最大的无奈,因而,对人的生命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大自然生命永存的惊叹和羡慕,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生命的体悟,而是带有十分自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了。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面对白云,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感觉到诗人心潮的起伏,领悟到诗人借助“黄鹤”、“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思考。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也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不能移于别处。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一般,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前人推许此诗,王夫之说它“鹏飞象行,惊人以远大”。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曾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人孙洙深受此言影响,在《唐诗三百首》中就将其列为七律之冠。但此诗非七律之正格(颔联就未对仗),而是亦古亦律的“变体”。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亦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所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