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徐渭,明末名士,纵情山水,游历甚广,博学多才。时人以国士论之,命运不好,然胸中始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概。”(摘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作者写人记事,缘像明情。主线是由青藤书屋的所见(布局、设施、种植),写到所思(徐渭遭遇困境的精神品格),再以物(青藤)喻人。结构简单,内蕴丰富。 披文入情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开门见山,点明“我”此行的目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以“小小的”“冷清的”和“明末大画家”构成对比,体现出园子直观与内蕴的巨大反差。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用徐渭的画作来证明这里就是文学艺术大师的故居,更是以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透露着徐渭的志趣。由故居介绍写到徐渭亲手种过的一株青藤,进而写到青藤终年葱绿、倔强孤傲正是徐渭精神的象征,从而照应了题目。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写人、写物逐渐由“外在”走向“内在”。作者从徐渭的故居,试图探寻其主人的内心。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概括写出徐渭的才华及充满坎坷的命运。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对“天才命运”的思考。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从结构上,设想中的徐渭生活境况与现实中徐渭生活境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容上,联系后文,对比是为了突出坚守自己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更加突出了徐渭在困顿中持有操守的难能可贵,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也暗含着对世俗风气的嘲讽。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进一步通过徐渭的作品来写人物的品格。先写徐渭的图画,进而由笔下的汪洋恣肆,写到了作者的内心状况,然后用一系列的反问句,构成语势强烈的排比,表明了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也丰满了人物形象。为后文“明情”奠定基础。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在作者看来,穷困潦倒不是后人悲悯徐渭的理由。相反,在命运的残酷与生活的不幸面前,能够拥有自己精神领地和自信精神的徐渭,让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徐渭的巨大差距,即自己在命运的考验面前,缺少独立的精神领地,缺少自信。其实这又何尝不是现代文人的缺失呢?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用青藤隐喻徐渭,说他生长在历史中,就强调了徐渭精神品格的永世流传,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这样收束全文,既形象又耐人寻味。 ——选自《草地》2003年03期 作者:王敦贤
标题以物喻人,既形象,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