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文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五更时分夜阑风寒,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注释
(1)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2)层冰:厚厚之冰。
(3)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5)最是:特别是。
(6)繁丝:指柳丝的繁茂。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7)春山:春日之山。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这里指代亡妻。
(8)湔(jiā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湔裙,溅湿了衣裙。见《淡黄柳·咏柳》,此谓亡妻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李商隐在《柳枝词序》中说:一男子偶遇柳枝姑娘,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此词咏柳,故用此典故。
(9)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鉴赏
飞絮飞花何处是? 层冰积雪摧残。
柳絮离开了柳树,不知飘落何处?想来正被埋在厚厚的冰雪之下,饱受摧残。
“飞絮飞花何处是”,其实就是“飞絮何处是”,飞絮即飞(杨)花,
这里特别用了“飞花”的意象,一是为声律上的叠音,二是因为杨花作为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独有一些复杂的含义,暗指相爱之人的相继离去。
杨花是一个飘零无助的意象。传说,杨花如果飘落到水中,就会化为浮萍。这个传说细想一下是非常凄凉的,因为杨花本身就是飘零无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脚,却又化为浮萍,依然是个飘零无根之物。“飘零无根”至此便有了一种宿命的悲剧感。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容若发问柳絮飘飞生涯的命运归属,自问自答说“层冰积雪摧残”,意思是和“已作沾泥絮”差不多的,层冰积雪,出自《楚辞·招魂》:“层冰峨峨,积雪千里。归来归来,不可以久兮。”此意象为全词定下凄凉的基调。“摧残”两字重而实,但因有作者际遇的铺垫,读来并末感觉失真。
那么,如果把“飞絮飞花何处是”与“层冰积雪摧残”在《招魂》上下文的背景里联系起来,就会读出新的一层意思:柳絮离开了柳树的怀抱,如同魂魄一般散漫地飞向极北极北的天堂,可那里太寒太冷了呀,为什么你不回来呢?——这时候再来联系一下词题的“寒柳”,咏的是“柳”,为的是“留”。这首词的主题至此而明朗,两个字悼亡。
疏疏一树五更寒
“疏疏一树”正是寒柳的意象,用疏疏两叠音字紧承上句的飞花飞絮,将视觉拉回柳树。而已失去“絮”而变疏之柳,也同样在这五更中,感受着寒冷。“五更寒”原本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意象,此时交迭在一起,却把夜阑、更残、轻寒这些意象付诸于柳树身上,使柳树获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树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词人的情感投射的客体。
起拍两句,紧扣寒、柳而起。情感上与苏轼的《江城子》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出一辙。但两者比较,我们便会发现风格上的不同,苏轼写得空灵,纳兰性德写得真切。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递进一层,似在说明月无私,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照耀,一般关怀。前两句絮和柳的对比,实为离人与作者的对比。而此句则为相比结果下的感叹。
尽管疏柳在寒夜中已变得憔悴,但尚有明月关爱。但在层冰之下的柳絮呢……
哀恸之心,自然而出,教人不忍卒读。陈廷焯曰:“言之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白雨斋词话》又曰:“缠绵沉着,似此真可伯仲小山,颉颃永叔。”
“憔悴”两字,既是写柳,也是写己,细腻精切。我便曾直接搬用过此两字,并且也是填《临江仙》,也是用于歇拍句:“芳华憔悴尽,无地可题红。”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下片转折,由柳树而及女子,由当下而及回忆,是说:最是在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摇落”即凋残零落,出自《楚辞·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春山,作为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既可以实指春色中的山峦,也可以比喻为女子的眉毛。宋词有“眉扫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扫”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画眼的可爱的梳妆动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称,容若这里便是此意。由柳叶的形态联想到蛾眉的妙曼,联想到心爱的女子,曾经的故事……
湔裙梦断续应难
湔jian,这里是洗的意思。“湔裙”原是一个古代妇女求子的习俗。这里则是化用李商隐在《柳枝五首序》之语:洛中歌妓柳枝与义山的堂弟李让山相约,三日后她会借“湔裙”前来相会。在此也泛指过往情事。
这首词是纳兰集中得后人推誉最力的佳作之一,不但多种选集阑入,对纳兰词评价不高的陈廷焯甚至作出“言之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之“压卷之作”的崇高评价。
无论如何,“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都是性灵之句,非挚情挚性之奇男子无以得之。
全调借咏寒柳寄托对亡妻的哀思,情真意切。如陈希闵在《词轨》所说:“其音凄唳,荡气回肠。”又如吴梅所说:“凄婉不可卒读”。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