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腰潘鬓”的典故

2025-01-19 13:18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8834人

五代·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里的“沈腰潘鬓”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是两个典故。


“沈腰”也作“沈愁”、“沈郎消瘦”等。沈郎,即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仕宋、齐、梁三代,帮助梁武帝登位后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久之,欲谋三公高位,而皇帝不用,又打算离京做外官,皇帝也不允许。因而心情不佳,以至要求告老还乡。他在给徐勉的信中说:“……年初以来,我愈加多病苦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公务又过于繁忙,我毕竟年老力衰了,外出行动要靠骑马,只是勉力为之。表面看,我还是个健全人,可对于自己的身躯却不能把握了。往往必须努力支撑,方可对付。脱下衣服睡觉,骨头架子就像散了一样。上部热,下部冷,越来越厉害,如果取暖则觉得烦躁,而降温就更觉得冷。每次病愈总比以前差一些,每次发病,又比以前重一些。几个月的功夫,腰围日减,皮带常要向里移孔;用手握臂测量,一个月就要细下去半分。这样下去,怎能支持长久呢?”


“沈腰”常用来表示人们多病消瘦;或愁苦消瘦。


“初,约久处端揆(尚书省最高长官。时沈约为尚书令),有志台司(指三公宰相之位),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祇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hái孩,骨头)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俛。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不及前差(chài钗去,病愈),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南史·沈约传》


潘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可说到另一个名字——潘安,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他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相关的成语与典故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等。


潘安真名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字花美男潘安,“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成为花样美男的代称,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潘安命运多舛,而立之年还仕途不顺、老婆又早逝。因而对着落寞的秋景写了《秋兴赋》,当中写道: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头发黑白相间,称之为“二”毛。《左传》:“不禽二毛”。)


“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


综合起来,“沈腰潘鬓”,即是指愁苦消磨。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中“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沈约与潘岳俱是一时名士,而且风流潇洒,是古代有名的大帅哥。李煜引“沈腰潘鬓”作典,固然可见悲苦之叹,但他关注的,竟然只是美丽身材与容颜的消磨。一个君王亡国成为臣虏之后,所关注的依然在此,也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