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赏析

2025-01-19 22:21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800人

《蝶恋花》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的词具有多种风格是人所共知的,有的像天风海雨那样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有的像花间流莺那样婉转多情。这首词写一个男人对心上人的思念,哀怨悱恻,柔情似水,它毫无掩饰的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其风致不亚于“花间”或“婉约”派词家之作。


上片回忆了恋爱的全过程:初遇——破灭——思念。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记得当初画屏前相遇。夜间好梦,忽而在幽会,恋情绵绵,难忘高唐路。


首句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面前的初次会面,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情缘突然被割断了,这无异于一场美梦的破灭,一切幸福的向往都化为泡影,所以紧接着就说“好梦惊回,梦断高唐路。”“高唐”即高唐观,又称高唐台,在古云梦泽中,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写楚怀王和楚襄王都曾与此观中梦与巫山神女相会。这里借以比喻再也不能与情人相会了。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四、五句是说,燕子双双飞来又飞去,碧绿纱窗,几度春光已逝去。

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紧相连,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其特别标明燕子是双飞,春光是从纱窗前走过的,是因为这些物象最惹人相思,意在表明这几年自己是在极度痛苦中度过的,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的。


下片回过头来集中描述他们之间最甜蜜的一次会遇。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下片前三句是说,在那天,绣帘相见处,低头假意走过,笑弄鬓发如云缕一般。


点明相会的时间和地点。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当人理鬓自是一种保持最佳容姿以取悦于人的亲昵表示。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末两句是说,紧锁着秀眉,娇羞不开口,陌生人前,深情难以倾诉。


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而是出于害羞。一个姑娘家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轻率地倾吐自己的爱情呢?可越是这样,越是见出她的纯真,越是招人疼爱。全词就在这甜蜜的回忆中结束,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相思之情是赤裸裸的,热乎乎的,可也是健康的,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样朴素。女主人公自然是青楼中人物,男主人公是封建社会中的青年士子无疑。他们可以向意中人表示自己的爱情,但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他们之间爱情的中断,绝不是女方的变心,更不是男方的负情,而是受着外来的压迫与阻扰。正因为如此,才值得男主人公相思不已。


译文
记得当初画屏前相遇。夜间好梦,忽儿在幽会,恋情绵绵,难忘高唐路。燕子双双,飞来又飞去,碧绿纱窗,几度春光已逝去。
在那天,绣帘相见处,低头假意走过,笑弄鬓发如云缕一般。紧锁着秀眉,娇羞不开口,陌生人前,深情难以倾诉。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画屏:有画饰的屏风。
惊回:惊醒。
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云梦泽中,楚王游猎之所,一说在江汉平原。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暮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纱窗:蒙纱的窗户。这里喻指男女幽会的房间。春光:原指春天的风光,这里代指青春、岁月。
佯行:假装走。
香云缕:对妇女头发的美称。
敛尽:紧收,收敛。春山:喻指妇女妓好的眉毛。
轻诉:轻快地倾吐。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教授刘默:东坡作词虽以豪放著称,但其情词却又机为婉约柔美,而且一扫花间以来的绮靡香腻之态。他写女性形象,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梦而不落于轻,虎尽铅华而突出神韵。这首词即是很好的例证。恋情词风调如此婉转柔媚,同样出自东坡笔下,何尝逊于秦七、小晏。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