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赏析

2025-01-19 22:12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441人

《点绛唇》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t01085a681c15b8591f.png


这首词所写,是词人对所爱女子无法如愿以偿的一片深情怀想。


上片悬想伊人之情景。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起笔点染春色如画。万紫千红的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这里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到香气阵阵。这里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垂丝拂拂之姿,足见词人感受到美好。这番美好的景色,本来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造化,词人则用它来赋予对伊人的钟情。这是以春色暗喻伊人的美好。


“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三、四句是说,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这两句由境及人“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水,暗示伊人的美丽、秀气。笔意与开头两句同一志趣。“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以轻轻宕开。伊人卷帘,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句首一个“尽”字,犹言总是,实际上已经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词人把这种情思融于一片黄昏雨景之中,隐秀之至。


下片写自己相思情境。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下片前二句是说,晚风吹来,烛光摇动。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


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暗合前面的朱户卷帘。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愁绪满怀,相思成疾。这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摩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挽合精妙,启示着双方心灵相向灵犀相通但是无法如愿以偿的人生命运。


“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末三句是说,想念但又归不去了,她现在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归不去”,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已成恨事。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长存与词人心灵中的瞩望而已。“何处”二字,问得凄然。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有着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的归路象喻之。句中“迷”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尽在言外。


这首词艺术造诣之妙,在于结构回环婉转。歇拍、过片,两人情境,一样相思,无计团圆,前后映照。起句对杏香柳烟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归去无计,则相反相成,越神往,越凄迷。词人如果没有一份真情实感恐怕很难达到如此的艺术造诣。只是这首词的本意或缘起,今难考知了。


译文
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缕:线。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名家点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有态。

明·李廷机《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暮春景物最是愁人,此作得之矣。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