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丨文综+理综经验方法总结-文综二轮复习重点

2025-01-19 10:36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595人

很多人都说:“把握住二轮复习,就等于抓住了高考分数!”

春节过后,高三开学,高考二轮复习这场战役就正式打响了。这场战役将持续两个多月,复习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让人不禁感叹,成也二轮,败也二轮!

既然高考二轮复习如此重要,今天小简老师就和同学们说说,二轮中文综理综该如何复习才好。

二轮复习重点

从复习节奏上来看,高考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重点在于:如何把建立起来的知识网络更系统化、条理化最终灵活运用学科内的知识去解题。

严格来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是考生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高考第二轮复习也将成为学生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高考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并形成初步格局。

二轮复习目标

对二轮复习,不能简单地定位为“第二次复习”,而是应该从一轮复习的“细看教材”转入到对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

二轮复习过程中,将会把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在此阶段,需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下面就逐一科目说明。

文综二轮复习重点

地理

第二轮复习中,要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式,例如:

1.地球运动系统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考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

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新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异,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

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4.地理图表系统

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

政治

一、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

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在于,经过了一轮复习以后我们对于所有的课本知识都有了或模糊或清晰的印象,甚至勤奋的同学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能背出来了。比如说,什么是通货膨胀啊,消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啊,财政的作用是几点啊,市场经济有什么弊端啊,宏观调控有什么手段啊,张口就来。但是你要让他说出来这些知识点处于课本具体什么位置,属于“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有什么联系,在高考中都是怎么考察的,什么样的题才会考到这些知识点,就一问三不知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只是回顾了知识点本身,却没有重视它的框架,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我们该怎么弥补这些缺陷呢?

二、高考二轮复习的方法

不管是二轮复习还是以后的三轮复习,都要回归课本,必须回到课本。怎么回归?二轮的回归和三轮的回归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下面一起来来看看如何回归课本: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建立联系

怎么建立起这个联系?怎么才能对整本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

为什么要整理这个呢?假设一道题让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回忆一下,整本书涉及政府该怎么做的有哪些:第1课,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有稳定物价;第3课,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有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有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有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老师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复习的角度,要做到复习以后脑子里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课有什么知识,才能迅速判断这个知识和题目的设问有没有关系,才不会遗漏知识点以致失分。

历史

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

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