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干知识考查。天气与气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工农业生产、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等主干知识点仍将是2019年高考的热点。
高考热衷于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明白,无论怎样变形变式,都能把握知识的实质。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多想一步,主动拓展知 识,举一反三。
(二)地理空间定位。就是地理学科的“特质”,知道“在哪里”始终非常重要。地理学习要求考生头脑中装有世界与中国的“格局”,重要的经纬线及大陆、国家轮廓都要熟悉。高考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注意宏观与微观的转换,通过提供有用的定位信息,考查快速定位能力。
(三)地理图表。2019年选择题中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出现的概率较大。2个必考综合题分别以世界和中国的小区域地图为背景。图像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求考生从图像类型入手,穷尽图中信息,正确理解命题者意图。图像信息的给予方式也不一样,或显或藏,需要大家与问题相结合,抓准利于解题的直接信息,通过读图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快速解题。
(四)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试题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情景。2019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在2019年高考中一定会有体现。
(五)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知识考查。关注学科素养,突出区域认知、人地协调体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向,试题以区域作为情境信息的载体,渗透区域认知素养,考生通过对区域地理信息的判断,从时空两个维度判断地理要素发展变化特点;凸显能力立意,注重信息获取、综合思维,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 信息、综合思维在试卷中的比重仍然会较大。
(六)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考查。全国卷很少考热点本身,但是在试题中会隐含热点地区知识。如:“区域经济合作” “工业4.0与智能革命” “互联网+” “环境问题及影响”等相关背景为2019年高考命题热点。
(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查。试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思考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传统民居是我国古代聚落建设的典范,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描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人地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揭示地理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悠久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树立文化的自信和自尊,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自豪感。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