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如果换个角度来沟通,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败皆有因
很多同学问我:“我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稳定,有时考到第十名,有时考到第二十名,我该怎么办呢?”我发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成绩起伏就一定是不好的现象呢?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很多学生总是“败不起”,似乎学习成绩必须是直线上升的不可。
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学生的成绩是一直上升的。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的过程,所以成绩的起伏再正常不过了。
当一个学生要求自己的成绩非常稳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违背了正常的成长规律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追求完美的过程。
现实案例1
有一个高三生,高考分数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2分。这个学生高三时三次重要的模拟考试都考了全班第四名,报志愿的时候就只报了清华大学这一个志愿。
最后的结果是,她所在的班上有十多个考上北大、清华的,而她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后来她跑来询问我失败的原因,我告诉她:“原因很简单,就是你三次模拟考试都太稳定,才注定了你要落榜。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实好多问题已经被掩盖了,只是你没有发现。到了高考的时候,问题才暴露出来,所以就有了今天的结果。”
现实案例2
我的女儿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了108分,她拿着卷子回家,悲悲切切地跟我说:“老爸,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我看见她的样子,已经预感到了,为了不给她带来压力,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了?”
她回答:“我这次数学没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着我,问:“你真想知道?”
我点点头,并说:“我向你保证:我今天肯定不跳楼!”
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108”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我的孩子要考北大,结果数学只考了108分,这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所以基本上就等于“判了死刑”。
我看了她一眼,她的表情看起来已经近乎绝望,我知道,我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能让她丧失信心。
于是我笑着说:“太好了,祝贺你,这次竟然考得这么好!”
女儿一愣,问我:“老爸,你是不是生病了?我只考了108分,这分数上北大是不可能的,你怎么还高兴成这个样子,还‘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我问你,假如你这次考140分的话,你是不是挺高兴的?140分近乎完美,却把你的问题掩盖了。这次只考了108分,你肯定想着:数学都考成这样了,再不学数学,还有什么出路?于是你的积极性就来了。另外,你把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些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投入学习,你下次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点评:这家长太会说教了,有时候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失败中看不出问题所在。)
我的女儿一听,觉得有道理呀,忍不住感慨道:“老爸,你太牛了,你把我说通了,我今年寒假一定要把数学学好!”开学以后的第一次数学测试,她果然考进了班级的前十名。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只有听取这些警告,才能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
别让成绩波动影响到自信
现在的学生对于成绩波动都非常恐惧,总是视成绩的波动等同于退步,殊不知成绩的波动,特别是高考之前成绩的波动,对于学生而言,正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把握好这个机会,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最大的胜利。
现实案例3
有个北京的高三学生,成绩一直很好,所以高考志愿报的是北京大学。考前做了三套外地模拟题,结果出问题了:她做的三套卷子,每一套都不超过110分,他平时的数学成绩通常都在130分以上。
这一下她就慌了神了,原本的高考压力就很大,现在又增加了这些压力,她一下子就被压垮了。这个女生想:还有半个月就高考了,我数学居然还有这么多问题,今年我的志愿报高了,北大肯定考不上了。
所以这个学生就逼着她爸爸,非要把志愿改过来,还声称不参加高考了。后来,学生家长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我讲了一遍,我一听松了一口气,对她说:“现在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第一,你不会的数学问题,相对而言已经是个常数了;第二,你不会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你不会的问题已经是个常数的前提下,你是希望在考试之前,你不会的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
她说:“我当然希望暴露得越多越好了。”
我说:“怎么暴露呢?不就是通过考试和写作业来暴露吗?你想想,你利用两个小时这么宝贵的时间做一套卷子,得了满分,这意味着从这张卷子里,你一个问题也没发现,你认为这套卷子对你重要吗?”
她说:“不重要!”
学习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平时多发现问题,高考的时候才能少出现问题。在当年的高考中,她以超过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20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她的第一志愿。
当然,高三成绩波动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首先需要摆正心态来面对这种问题,其次,换一个角度来劝说孩子,不仅能让孩子更愿意听取,而且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