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题型特点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 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 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二、评分标准
1、“SOLO”的思维结构五个层次划分
以往,“采点给分”,只要将相关的内容全都写在 考卷上,无论前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如何,只要其中含有 正确的知识点,阅卷时就会给分。
而SOLO的评分方法 “采意给分”,不是只看学生答对了 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说法,写出了多少字数,而是 要对学生的文字叙述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分析学生能够 达到的不同层次,依据标准最终判定。
由此要求学生不单对所学知识做到“熟知”,更要 能够做到“真知”,将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文字撰写 进行充分表达,以反映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水平(文 通句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要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自己的 认识思考融入其中,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述有 力。
2、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三、题型说明
(一)、常规出题
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 后再进行分析解答;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 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1 、从材料陈述看
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
2、从设问类型看
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 意义或者影响等;
(2) 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
(3)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注意:
(1)评价 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 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 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 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4、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二)题型:两种可能
①评析历史观点类题(全国卷出现的概率大)
②评价、认识、看待、理解某种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上海卷常客,全国卷出现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
四、解 题 步 骤
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弄清几个问题: 评论的客观对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
有几个观点?
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误区:
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 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 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
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
一、材料只有一种观点
①同意或正确
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 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
注意:
①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②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 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 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态。
例如:中国古代具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你认为具备,但只能想到经济上的资本主
义萌芽,文化上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想不到政治上的。而如果答不具备,则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 面想到相应的史实。
二、、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种。
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其合 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观点最好是综合多种观点。)
注意:
①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种,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 A.与材料另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 B.材料的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②这种方式呢?
例如:
通过精读材料,可以提炼出两种观点:一是 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的因素,二是西方 崛起主要是依赖东方。 表态一: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因素 表态二: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依赖东方。 表态三:我认为西方崛起既有自身的因素, 也有依赖东方的一面。
(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析材料中……观点”。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 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近期测试,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2、史论结合
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
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3、 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
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
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SOLO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不 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这个论点,运用辩证思维(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作者的立场等,对所有论点进行评价。
跳出此论点所涉及的具体国家、时间、问题,放到整个全人类历史上看问 题。
例:
1、西方崛起既有自身因素,也有东方因素的。(全 球化视野下看问题,如果认为全靠西方自己那就是典型 的“西方中心论”)
2、近代中国经济变革是利大于弊。
“人类文明每 前进一步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有所得必有所失,自然 经济的解体所造成的各种灾难,相比较于工业的发展所 带来的进步则要小得多”
3、传统思想是推动还是阻碍五四新文化运动(思路: 可以跳出中国,站到世界;跳出近代,站到整个历史、 跳出文化,站到各个层面,看传统与现代的接轨
4、中国明清时期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不能用文明发展的共性来否定个性,中国在几千年历 史上形成了独有的文明类型,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西方 列强侵略压力下被迫开始的,是后发外源型。
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
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
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
分段作答很重要,表明思路清晰。
第一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证;第三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
五、答 题 要 求
1、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读懂材料,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 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 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 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 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 予以突破。
2、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结构完整,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
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 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 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3、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论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4、角度要多样,层次要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