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
1.文本形式更趋多样化
近两年高考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文本形式主要是“新闻+报告+图表”,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其目的不在于文本的文体特征,主要是对信息的检索提取和分析概括。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类型还可以扩展到传记、评论、图案、漫画等等,从而更加贴近实用性。
2.文本内容更趋时代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基于实用需要的阅读,从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立场出发,文本内容将继续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选取反映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相关话题材料,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考题,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服务高校的选拔;另一方面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关注现实,贴近生活,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考查指向更趋综合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综合考查语言与思维方面的素养,必将融合理解、分析、阐释、概括等语言能力和演绎、归纳、联想、比较、质疑、探究等思维能力,同时还可能融入“解决问题”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策略
1.把握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选准复习备考的方向
高考将继续按照“一体四层四翼”的方向推进命题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命题立场,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试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要把握高考语文命题的改革趋势,将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融于复习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贴近生活,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现的新现象、新业态、新成果。
一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依据,按照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分类选择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和时代进步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建构起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
二是在试题的命制和评析上,要站在高考命题改革的高度,引领学生分析命题的导向和能力要求,使学生深刻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从而避免盲目做题,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2.把握“学业质量”的评价要求,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考试题将依据“学业质量”的要求,侧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要把握“学业质量”中的相关评价要求,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即理解、分析、阐释、概括等语言能力和演绎、归纳、联想、比较、质疑、探究等思维能力。
关键能力的培养包括: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语境,练习如何准确理解重点概念或重点语句含义;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比较图表的数据变化,加强图文转述练习,强化准确简明的阐释能力;指导学生围绕特定对象快速准确地检索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提高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各段文本的角度、观点,并进行合理推断与评价,促进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把握试题的考查角度,强化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深入研究2017、2018年的考题,分析每套试题的考查角度、考查内容及命题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试题的特点及答题的要领,强化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如,2018年全国三套新课标卷的两道选择题都是单选题,其中Ⅰ卷的第7、8两道试题都是判断“不正确的一项”,而Ⅱ卷和Ⅲ卷的第7题是判断“不正确的一项”,第8题都是判断“正确的一项”。其中第7题侧重考查理解能力,错误选项主要类型有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解析片面等。另外,简答题的考查角度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其中Ⅰ卷第9题,考查比较分析不同文本的侧重点,并说明原因,主要考查比较辨别和推断评价的能力;Ⅱ卷和Ⅲ卷的第9题都侧重考查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设题角度和能力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训练准确分析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力求答题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