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什么?也许很多考生高考完都不会知道,迷迷糊糊的就走入考场了。如果你要出征打仗,连敌人都不知道是谁?有多少胜算呢?所以,越了解对手,胜算就越大!
一、高考考什么?教育部已经给出了权威的指导!
2019年4月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有这么几句话,对于即将参加2019年高考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由此可见,2019年高考题,依然是以知识为依托,重点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很难在这场考试中考好。
二、高考已经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变!
举个例子,历史这门学科,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背背就行”的“副科”,不仅家长是这么认为的,即便是我们其他科的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20年前!
我上学的时候,历史就是背诵,把教科书背好了,就可以得高分,所以,那个时候,我都是把历史教材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睡觉前不断的听,以强化记忆。
到工作时,已经使用了新教材,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历史就成了“不背不行,只背也不行”的学科,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没有错,但是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依然也是考不好的。
近两年,国家强调“立德树人”,高考开始服务“高校选拔”,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历史教育的要求也更高了。因为,只要是学习文科的,他以后学习历史学的可能,我们的历史教学,就不能只教他历史知识,而是要具备高校历史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核心能力和关键素养!
三、一道高考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结合!
我们以2017年全国卷高考题的第1道选择题为例: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这道看似普通的题目,实际上是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考查!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基本能力有: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意识和家国情怀。
这道题的答案,是学生根据“新材料、新情景”,自己得出的“新答案”,虽然考查的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分封制。但是,老师没讲过现成的答案,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这道题就会做错。
四、教育部考试要求变化,对考生的启示
知道了“高考考什么”,这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高考怎么考?”“我们怎么做?”
1、必须强化基础知识!
一定要正确认识教育部“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这句话的含义,它绝对不是说不考察基础知识!高考考查的内容是“一体四翼”,其中“四翼”就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基础的扎实,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少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不代表不考基础知识,而是要灵活综合考查基础知识!比如上述那个选择题,如果答案中出现了“分封制形成了众星捧月般的格局;扩大了统治疆域;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等答案,都是教材中直接出现的答案,这就是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这几点,学生要想做对,不仅要掌握分封制这个概念,还要掌握郡县制、宗法制、君主专制等概念,综合起来才能选对。
2、如何强化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不是背背就行,一定要理解,怎么理解,简单概括就是“正确、系统、吃透”六字要旨!还是以历史为例,其核心知识就是“历史概念”,对于历史概念,一定要知道它的内涵(是什么)和外延(为什么,怎么样),似是而非的了解肯定不行。
比如“南方谈话”这个历史概念,你光知道哪一年进行的肯定不行,要知道当时为什么要进行“南方谈话”?谈了什么内容?有何意义?按照这个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到底好不好。
3、站在素养的高度,重新研究高考题!
去年最后一个月,我和学生有个约定,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思维导图的绘制,老师从核心素养的高度,给学生准备5节课,分别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角度,把近几年高考题重新解读,效果很好,学生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所以,4月份教育部给出的这个指导,这是最权威的指导,需要每一个考生认真对待,也对其他年级的考生有很大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