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增分的四大策略

2024-11-24 06:53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662人

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

策略一 熟练掌握"设计论题并论证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解读

1.题型分析

此类题主要的命题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设计论题或者问题(如提出议题,修改观点或改写、续写等),并阐述你设计的论题或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再根据要求下笔作答。这类题的答题要求与方法一般为:

(1)提出你的论题或设计。

(2)阐述你的论题或论证你的设计理由。

(3)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

(4)论述时要求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实际上是确保说明的观点是必然的、可靠的、无懈可击的。

(5)论述时要求表述清楚。这里既包括高考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又包括对史实概括的合理性,也包括对事实阐释、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还包括逻辑上的一致性和思维的连贯性。

例证

1.(2016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

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马克思《资本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策略二 熟练掌握"提供观点探讨论证"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解读 

1.题型分析

(1)回答观点型开放性试题常常需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观点型开放性试题往往提出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

2.设问方式

(1)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2)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作出判断并加以论证。

(3)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

3.答题模板

第一步: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并可以充分论证的观点。

第二步:挑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

第三步: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表述成文时要紧紧抓住以下三要素:

(1)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2)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3)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例证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这种动因在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材料二 后来,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他们认为,11世纪开始,西方人对东方的香料、丝绸及各种工艺品需求大增,而东方人却对西方的商品不感兴趣。西方靠输出贵金属来维持与东方的贸易,几百年间都是如此。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奥斯曼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胡椒总量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的不满,特别是热那亚人,他们要另辟蹊径,自己到东方去运来香料赚钱,为了与威尼斯竞争,他们的资本和人才流向葡萄牙和西班牙。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充分、准确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2.(2015课标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策略三 熟练掌握"提炼观点并论证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解读

1.题型分析

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考生提炼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能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设问形式

(1)阅读材料,你侧重于哪一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2)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3)"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证。

3.答题模板

第一步: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分点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的关键语句。

第二步: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

第三步: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

第四步:搜寻史实,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重要史实。

第五步:组织答案,表述成文,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4.解答提炼观点型试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

(2)多角度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先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等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

(3)史论结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可取的。

(4)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例证

1.(2016课标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微信图片_20190427162729.jpg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2015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策略四 熟练掌握"提取信息并阐释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解读

1.题型分析

此类题主要的命题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分析或说明(说明信息的成因,对信息进行比较,等)。

2.基本方法

此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再根据要求下笔作答。这类题的答题要求与方法一般为:

(1)提取材料相关信息。

(2)对提取的信息进行说明(说明信息的成因,对信息进行比较,等)。

(3)说明要合理,符合材料和史实,说明成因要充分,对比要找可比点。

(4)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实际上是确保说明的观点是必然的、可靠的、无懈可击的。

(5)逻辑严密,所谓逻辑严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前后内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第二,根据史实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必然的,别人对此没有异议,"史"与"论"紧密结合。

(6)表述清楚,这里既包括高考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又包括对史实概括的合理性,也包括对事实阐释、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还包括逻辑上的一致性和思维的连贯性。

例证

1.(2016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微信图片_20190427162737.jpg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2分)

2.(2013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微信图片_20190427162929.jpg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答案精解精析

策略一 熟练掌握"设计论题并论证

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例证

1.答案 (略)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解答前一定要认真审题,严格按试题要求作答。首先选定一个合适的论题,所选论题必须符合材料的主题,并且要观点鲜明、语言专业。然后用史实论证所选论题,史实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能够充分证明所选论题;同时注意不要单纯罗列史实,要体现出逻辑推理过程,做到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2.答案 论题:火车、轮船的发明推动英国近代社会确立。

论述:火车、轮船等高效运输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采矿、工业制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扩大了英国国内及国际市场,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世界工厂的世界市场。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火车、轮船运输业的发展,还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平等意识的形成。

总结:综上所述,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火车、轮船的发明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还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平等意识的形成。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即可。

策略二 熟练掌握"提供观点探讨论证"

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例证

1.答案 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西欧各国需求东方商品、黄金,而土耳其阻隔了东西方商路。

这一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

首先,中世纪以来,西方靠输出贵金属来维持与东方的贸易,造成黄金短缺,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迫切需求去东方寻金。其次,传统商路和巨额利润被威尼斯商人垄断,迫使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热那亚商人渴望开辟新航路。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传播基督教,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等也是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的观点,是站在西欧殖民主义者立场上,为了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了土耳其人的野蛮。

综上,并非单因土耳其阻隔了传统商路才有地理大发现。关于地理大发现原因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证研究的丰富多样,而有所修正和补充。

评分建议

第一步:概括材料观点,2分。三个层次:准确、全面2分,较准确、不全面1分,其他0分。

第二步:表明自己的观点,1分。两个层次:表明1分,未表明0分。

第三步:论证自己的观点,5分。四个层次:充分、准确运用材料及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分;较充分运用材料,有史实和史论结合,3分;未充分运用材料,有一定史实,但不准确,1分;未充分运用材料,无史实,笼统论述及其他,0分。

第四步:剖析材料观点,2分。三个层次:准确、全面2分,较准确、不全面1分,其他0分。

第五步:总结提炼,2分。三个层次:准确、全面2分,较准确、不全面1分,其他0分。

评分说明:本题侧重考查"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中"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是指不盲从既有的历史观点,在新材料、新情境下,对于权威的历史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要体现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

解析 首先要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其次对材料一的观点进行表态,再回看材料一,其观点是站在西欧殖民主义者立场上,为了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了土耳其人的野蛮,最后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并非土耳其阻隔了传统商路才有地理大发现,关于地理大发现原因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证研究的丰富多样,而有所修正和补充。

2.答案 评分说明:

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说明。注意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策略三 熟练掌握"提炼观点并论证

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例证

1.答案 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解答时可以根据题目设问要求,灵活作答。解答时,首先应阅读图文材料,从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或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提炼观点。再依据选定的观点,迁移相关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论述时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答案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解题时首先找到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

策略四 熟练掌握"提取信息并阐释

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

例证

1.答案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阅读图文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说明。可从清末自开商埠趋势角度提取信息,可从区域分布角度提取信息,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角度论证说明。如从所给的地图材料"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中可以提取自开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这一信息,分析论证时要紧紧围绕所提取的信息,不偏离主题,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答案 评分标准及示例:

必须是在解读并比较材料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并能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

示例一:

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自由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地区分布、名称变化等视角。在说明变迁的原因时,语言一定要精练,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即可。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