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生命的天书”——核酸的分子结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24-11-23 11:24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565人

破译“生命的天书”——核酸的分子结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微信图片_20190502093352.jpg

细胞核

1869年,F.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到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因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将它命名为“核质”(nuclein),以为是一种蛋白质,其实它不是蛋白质,但核酸(nucleic acids)这一名词在Miescher发现“核质”20年后1889年才被正式启用;1944年,Avery等为了寻找导致细菌转化的原因,他们发现从S 型肺炎球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肺炎球菌混合后,能使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且转化率与DNA纯度呈正相关,若将DNA预先用DNA酶降解,转化就不发生。结论是:S型菌的DNA将其遗传特性传给了R型菌,DNA就是遗传物质。从此核酸是遗传物质的重要地位才被确立,人们把对遗传物质的注意力从蛋白质移到了核酸上。

微信图片_20190502093401.jpg

细胞核到核酸

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Alexander Robertus Todd, Baron Todd(1907年10月2日-1997年1月10日),1928年,托德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的阿伦格斯伦学院。后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从事胆酸化学的研究,并于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34年,又获得牛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对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的研究,核苷酸是生物体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存在于细胞核中,但在其他生物体系中也有核苷酸。例如:它与蛋白质组成了病毒的基本成份,许多辅酶也有特殊结构的核苷酸,十几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研究这一课题。

微信图片_20190502093405.jpg

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

1944年,托德担任剑桥大学有机化学教授和生物实验室主任,这时他首次完成了天然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结构的测定和合成。这些化合物都是核酸的降解物质。1949年他发表了ATP的合成路线,所谓ATP就是所说的三磷酸腺苷。1952年,又成功地测定了含有FAD辅酶的二磷酸腺苷的结构。这种辅酶特别重要。托德除了对细胞蛋白成份进行研究外,还对B族维生素进行了探索,并测定了B1B2和B12的结构,都是做为辅酶的一种活性成份。

微信图片_20190502093408.gif

核酸的分子结构

从1952年起,他担任了英国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英国化学协会代理会长,195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又授予他爵士勋位。197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近代核酸化学的前驱,主要成就是对核甙、核甙酸的研究,弄清了核甙酸的结构和组成,首先合成了人体内几种重要核甙酸单体,也为核酸的后来科学家“双股螺旋体”结构的胡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荣获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遗传信息以核苷酸顺序的形式贮存在DNA分子中,它们以功能单位在染色体上占据一定的位置构成基因(gene),因此,搞清DNA顺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