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生命观

2025-01-19 12:11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828人

哲学探求的是思维方式、实践原则,这是重要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要跟我们对于生命的认识联系起来来考虑。

01 西方与东方的生命观

生命是怎么回事,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对于生命的认识是不一样的。那么,我想最主要的有三种不同的生命观可以值得我们对比和思考的。

第一种生命观是西方的,特别是西方基督教的生命观。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还赋予了他灵魂。所以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生命。因此,西方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跟他的生命观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二种生命观是印度文化里的生命观,印度文化里的生命观也强调生命是神造的,但这个生命创造出来以后,它会不断地转世,这叫做轮回的生命观。轮回的生命观和神创造的生命观跟基督教的生命观有个共同点,就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是一个有来世,另一个没有来世。在这样的生命观下,人们关怀的也只有个体来世的问题。它也有相当强的个体性,这是第二种生命观。

第三种生命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生命观,是群体的、延续的生命观,是类的生命观的概念,一类延续下来的生命观,不是就一个个体来讲的,是一个群体来讲的。所以生命跟生命之间有很多的关系,自然的关系。父母的精血延续了我的生命,我的精血延续了子女的生命,所以叫做血缘。生命跟生命之间是互相连结、依赖的关系,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这跟西方、跟印度文化的生命观都有很大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190518135828.jpg

02 对父母:“三等”孝

中国人强调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上要对得起祖先,下要对得起子孙。《礼记》里边讲过“孝有三等”,大孝是“尊亲”,所谓“尊亲”,就是让你的父母得到世人的尊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光宗耀祖”。其次是“勿辱”,就是不要让你的父母受到世人的羞辱。第三等是“其下能养”,你能够赡养你的父母,供父母吃、喝、穿。“孝有三等”,这里边就反映了中国文化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03 对子女:“生之养,养之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中国的生命观。西方文化中强调的都是个人的权利,怎么样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在中国的文化中首先强调的是怎么样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文化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魏晋的时候有思想家说到,孝是一种自然亲爱的体现,它不是一种契约的关系。父母对子女就应该要“生而有养,养而有教”,不能生了不养,养了不教。

04 自然关系的“五伦”

我们讲的“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社会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子、夫妇、长幼全部都是自然的关系,那么就只有“君臣”似乎是人为的关系。其实,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整个社会上去看,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的话也不可能没有上级和下级的区分。拿中国文化来讲,就要想方设法地把君臣关系、官民关系也给它诠释成家庭里面的父子关系。

在中国文化里,这些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以自然关系为主之上的。我们也把这些家庭的伦常称为“天伦”。天伦就是自然之伦,自然的关系,我们享天伦之乐,我们要享受自然子女之间的快乐,夫妻之间的快乐,长幼之间的快乐。

这种生命观就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念是以群体为主的,而不是以个体为主的是以责任义务为主的,而不是以权利为主的。这样一来,就跟西方价值观念产生很多的差异,我们不是仅仅为了个人,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光宗耀祖,要福荫子孙。所以,一个人的价值不只是个人实现,还是我们家庭的实现,甚至于是家族的实现,甚至于是国家、民族的实现。

05 “以史为鉴”

中国文化里有一个传统叫做“以史为鉴”,或者“以古为鉴”。鉴在古代就是一面镜子,就是拿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来照一照。唐太宗曾经讲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兴替”就是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甚至于政权被替代。

所以在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的政权相对稳定以后,一定要修前朝的历史。为什么?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的以人为本,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下面确立起来的。

06 “以德为本”

我们在《诗经》里看到歌颂周代的诗歌里有这样一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政权,但它的命是新的。后代的“维新运动”就是自我不断地更新,用我们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周在总结了夏、商两代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叫做“天命靡常”。就是天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天命永远是保佑有德行的人的,没有德行的人他是不会保佑你的。

一个政权要维护,首先是看统治者的德如何。这是作为统治者来讲,作为个人来讲同样如此。作为一个人,你要做成事情也是要以德为先,以德为本的。这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另一种传统,不依靠外力,主要依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所以,中国文化中反复强调的就是德行的修养。

07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由此还扩大到整个人类,人是最有自由的,最有灵性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人其实是参与到天地的变化之中,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这样的提法,叫做“天有其时,地有其裁”,这个“裁”有的写作制裁的裁,有的写作财务的财,这两个是相通的。“天有其时,地有其裁,人有其治。”所以天、地、人是并列的,天时是生万物,地裁是养万物,人治是管理万物。“参天地之化育”,人是加入到在天地的变化中去的,人参与进去以后就会让这些自然的调整发生变化,让天地的自我调整加剧、加快,或者是变缓、变轻。因此,天地自我调整的节奏与程度跟人都是有关系的。

所以,人必须要尊重自然。所谓尊重自然,就是尊重天地自身的规律,万物自身发展的种种趋势,不要随意地去改变它。道家强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违,推自然之势”,就是说我们要尊重自身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关注人自身,不仅仅关注的是个人和社会,还关注整个人类对天地万物的影响。人,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是天地之心,你的心念一动天地就会随着变化。北宋时有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张载,他说过几句了不起的话。第一句话就是“为天地立心”,要做一个圣人,首先就是要“为天地立心”。第二句话是“为生民立命”,第三句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要把往圣的绝学给继承下来,懂得人是应该有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同时又能认识到人要能尊重天地自然,尊重天地万物,不能够去做天地万物的主宰。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