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现代”与“传统”

2025-01-19 11:56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316人

受数字化、信息化变革的影响,伴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当下英语课堂正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因此,有部分教师会因“新”“旧”教学理念冲突而感到困惑——“现代”与“传统”在英语课堂中到底能否兼容?

革故鼎新,转变课程理解。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发起者,是课堂的灵魂与中心。教师常常聚焦教材,关注教什么、自己怎么教,而不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因此,传统英语教学的核心是“教”,它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要,导致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将学生变为学习的看客。

现代课程观强调教学要基于学生本位,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央。在英语课堂上,学生需要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课标(2017年版)》指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这种语言能力提升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传统英语课堂学习围绕考点转,能力训练围着题型练,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低下。在现代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革故鼎新,加深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例如《Road safety》一课,执教教师从一些交通事故的短视频导入课文,揭示主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生事故的原因。接着,学生自主学习新授课文,圈画应遵守交通规则的关键词句。最后,学生借助“我是交通协管员”的任务设计,在情境中迁移运用新知。这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交流讨论,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推陈出新,创新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习得语言的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属于被动式学习。而在现代英语课堂中,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授,学习由被动转向自主、合作与探究。

预习助学。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置环节,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策略。有效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超越自身能力范围以外的学习困难,预习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将关注点聚焦在学习的重点、难点上,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例如,在《A healthy diet》的课前,教师让学生记录自己家庭一天的饮食,并填写在食物金字塔表格中。这样的任务,既让学生预习了新课文,还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各自的调查展开讨论、互提建议,提高思维能力。

合作互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语言水平、学习能力,依照同质、异质交互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学生在明确的分工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互助性学习。这种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相互研讨交流语言信息,通过角色任务的有效分配保证了语言输出的真实性。

融合相长,优化教学手段。现代英语课堂,教师已不满足于通过传统教学媒介呈现知识、组织教学,开始借助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的逐渐推广,有些地区英语课堂已经开始尝试引入智慧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苏州园区的英语课堂上,青年教师往往会借助易加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播放由骨干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智能语音比对功能,当场辨析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并能及时纠正。对于课堂的反馈练习,平台能够同步提供答题情况分析,帮助教师精准地进行查缺补漏。

当然,英语教师也应防止这样的误区,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被经常使用的同时,忽视那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例如实物教具、课堂板书等。

新时代,课堂呼唤变革与创新。英语教师既要坚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创新教学手段,也要对那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传统教学手段加以继承与改进。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29日第4版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