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春秋?
鲁国史书搜集整理各国发生的大事,编撰成一部史书,按照春、夏、秋、冬四的记载方式来记录,被称作《春秋》。
既然是按照四季来划分的,那为什么不叫做夏冬呢?因为大事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春天主祭祀,秋天主攻伐。《左传》原名其实叫做《左氏春秋传》,在《左传》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春秋万国版图
戎就是攻伐,祀就是祭祀,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是春耕秋战,在耕种前要祭祀,向天地先祖祈祷有一个好收成,所以被称作春祭。而在秋天刚收货粮食,战马也经过夏天充足的食物膘肥体壮,正是攻伐的好时机。所以在《礼记》中提到
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
因为征伐在秋天,所以行刑也在秋天了。所以有秋后算账一说,在《魏书》中就有提到:“今始维夏,且待秋后”。
这些在唐诗宋词中都有体现,在唐诗《秋日对酒》中提到:“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而在宋词《破阵子》中写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在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式的战争,就像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打一仗,可能很快就结束了,而且不能追逐逃亡的人。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战争形式已经变得非常残酷,可能要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比如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之久。所以秋战也变得没有意义了,但是秋战的概念也早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着秋战的说法。
为什么叫战国?
春秋时代是从平王东迁,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这一段时间。平王东迁导致王室衰落,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正式到来,诸侯开始了相互征伐争霸天下。
但是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之后,标志着礼制的彻底崩溃。以力为尊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早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提出了战国的思想,赵奢和田单曾在一起讨论兵法,田单还保留着春秋时代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赵奢提到:“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据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
战国版图
意思就是当年的万国已经被七个国家所兼并,现在的战争能轻而易举的汇聚十万大军,时间也会持续数年之久。在《尉缭子》中也提到:“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你想连征伐都是一件有德的事情,这礼制早就成了空谈了。
在刘向《战国策》他描述为:“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而这句话也就成了战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