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写作学会专家高考作文研讨会上纷纷点赞江苏题:考生结合独特生活体验,写出“百味纷呈”能拿高分

2025-01-20 05:52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962人

从“五味调和”到“和而不同”,今年的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仅仅写味道符合题目的要求吗?写作的重点是立足“张扬个性”还是强调“共融相生”?什么样的立意更能打动评卷老师?6月8日,扬子晚报品牌栏目“江苏省写作学会高考作文专题研讨会”举行,八位江苏省重量级写作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写才能更出彩。专家们一致认为,今年的题目既富有哲理,又接地气,绝大多数学生有话说。如果考生能围绕“和而不同”“百味纷呈”,在作文中巧妙融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悟,极有可能诞生真正打动人心的高分作文。

【题目剖析】

这是个好题,不同文体都能写出好文章

凌焕新(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认为,江苏今年的题目出得非常好,符合稳中求新的江苏特点,回答了时代之问。放眼全国,这道题目也能进入上游的行列。第一,江苏题坚持了作文命题的语文学科的性质,体现了人文精神。这道题目不跟风、不跟热点,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体现时代特色。

第二,这个命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平台。讲到了物各有性,这是个体性,但是五味调和,那就不同了。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辩证思维。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当下更为提倡的创新思维。百味纷呈就是创新,两个味道、三个味道合起来,就变成了新的味道,五味合起来就变成了百味。所以,我认为,作文就是要提倡从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灵气,有生气。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记。学生可以发挥想,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素材和有趣味的故事。这道题写议论文和记叙文,都能写出好文章。这个题目给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捕捉自己生活细节的人提供高分。如果泛泛而谈,不可能得高分。

第四,从文体角度,这道题导向非常好,除了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都可以写。由此看来,在文体方面,江苏卷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题目接地气,有利于挖掘生动的故事

沈国芳(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好的作文题要在立意上有一定高度,在解题上有适当难度,又要符合考生的年龄层面和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同学都有话说。

江苏题可以解读出以下内容:一、世界是个体的存在,人、事、物都以个体的特质而立世,由此呈现了世界的丰富性;二、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有其存在的价值,作为个体本身要有生存的自信;三、异质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竞争,个体既要保持个性,又要懂得和其他个体恰到好处的相融,如果某种个体真能以自己的特质统一其他个体,则世界就将单一乏味,不再具有丰富性;四、异质的个体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互需要与相互依存关系,水无盐则纯淡,盐无水则至咸,从异质吸收营养,有可能使自身更具魅力,百味调和才能美美与共。

因此,今年的题,题面上在说物,说物的彼此关系,其实包含着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小至身边,大到国际,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但是,这样深奥的含义,却以一种间离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深合语文艺术的真谛。相对来说,这个题目可能写记叙文比较好,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发现生动的故事。抓住平等、互鉴、沟通、坚持、互利等合乎题目主旨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事例;如果写议论文,也能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看到符合题意的典型事例,从而找到合适的切角。

如何出彩

复述他人“酸甜苦辣咸”的经历,难拿高分

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这道题目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再进一步优化。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重点在后面: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个“人亦然”其实应该理解为“人生亦然”,因为人不可能是酸的,也不可能是甜的。酸甜苦辣咸是人对生活的体味。

人生百味,体验越深刻,感悟才更丰富。但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可能未必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所以,有一类记叙文可能会出现得比较多,学生很可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对祖父母辈、父母辈的酸甜苦辣咸的经历进行复述,就变成了自己的作文。但是,这样的文章舍弃了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叙写,尽说大道理,没有真情实感,很难拿高分。还有的孩子可能会把生活中的小痛苦、小波折放大,比如孩子学习学到12点,苦不苦呢?确实苦!但是这样的苦写到作文里,算是好作文还是不好的作文呢?很难评说。

“阅读功底”+“画面感”让作文更出彩

张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创意写作研究会会长)

这道题目出得非常好,它要求学生有一个综合阅读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综合写作的能力。作文材料从现有字面上看,不像原来的材料作文,抓住其中的一句话,就能生发开去。从题目可以读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优势和特点。融合固然好,但是每个人在尊重个性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得社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江苏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功底。如果学生能够咀嚼好题目字面上的意义,就能生出新的感悟。所以,读书的能力在这篇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

这篇作文想拿高分,一定要跟个人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如果简单罗列素材,拼凑文章,拿不到高分。从创意写作的角度,这篇作文也正契合了创意写作的灵魂——画面感。什么样的人是盐?什么样的人是水?他们是如何共融共生的?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这道题在很大程度上考察考生对于情景的设计和把握,把评委老师能够带入到画面里,这样的作文容易出彩。

作文启示

单纯讲道理、举例子,只能是“大路货”

喻旭初(金陵中学特级教师)

拿到这个题目我也在想,我们的学生可能写什么。我认为,今年有少数考生能出彩,相对来说,写记叙文更容易出彩。我担心的是,大多数同学作文思维僵化,抓住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几句话,特别强调“酸甜苦辣咸”,形成丰富的人生,举一个名人的例子,讲一番道理,证明他的人生是百味纷呈的。这样的文章是“大路货”。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研究高考作文是为了指导高中作文教学。我发现,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不够重视作文,作文讲评很少,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没有明确写作到底为了什么。如果这个缺陷不纠正,考生仍然会思想僵化、立意大体上趋同甚至完全雷同,这就很可悲了。所以语文老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水平,不仅着眼于“技”的培养,更要注重“道”的熏陶,从高一开始给学生打好基础。如果老师记得“物各有性”,人也各有其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接近社会、多读好书,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题目导向好,不提倡“撒谎作文”

许祖云(南师附中特级教师)

这个题目不是叫学生撒谎的!今年江苏卷的作文题很有哲理性,文字不长,层次清楚,学生写作时可以生发自己的感受。这个考题我觉得,可以反映出考生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他的作文水平到底怎么样,能够达到文如其人的标准。这个命题能够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世界认知的水平,没有强迫学生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命题的要求绝对是在学生的生活、认知和能力范围内的。

今年的全国卷也有优点,比如演讲稿、写信、看图说话、读后感,而且评分标准特别强调符合文体特征,这对高考命题也是一种导向。

全国卷启示,加强任务驱动型写作训练

孙芳铭(南京一中特级教师)

如果学生抓住“物各有性”,讲张扬个性,我的看法是,评分可能比较低。因为这种立意没有理解材料的基本精神,材料指向很明显,重点在后面,而不是在前面。如果这么写,主旨一定要回归共融相生。

我们江苏的高中生,在写作方面要逐步向任务驱动型作文过渡。高考全国卷作文坚持任务驱动型的命题形式,这个指向是好的,引导写作训练向这方面靠拢。为什么好呢?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符合写作学的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我是什么人,写给谁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就是写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看起来收缩了写作的面,但从本质讲,加强了写作的基本训练。我建议高中写作加强任务驱动型写作训练。

话题具体,绝大多数学生有话说

胡小林(《现代写作》高中版执行主编,南京十三中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我们报纸最近几年发表了大量的这类“调和百味”的学生习作,这类习作符合“共存相生”的价值观,张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这些作文来看,可以明显看到学生作文的进步,表现在选题、表达上尤为明显。这可以看到学校的追求进步和教师的发展进步。

今年的作文题,话题具体,绝大多数学生有话说,估计会有很多老师说“押中”了题。这个不要认为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这对高三教师扎实做好作文复习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自己的故事。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