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高考作文,这篇文章说得最透彻

2024-11-23 21:46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675人

2019年高考圆满落下帷幕。如果你浏览了今年9道高考作文题,就会发现尽管每一道考题都风格迥异,但都是用心良苦、色香味俱全的。

从风格上来讲,有关于劳动的、运动的、中华文明的、爱国奉献的,还有关于艺术的、哲思的、文创的等。

作文一定要写出漂亮的、动情的、有见地的真话

从要求上来讲,不论是着眼于现实还是文艺,考题都要求学生在对作文材料进行深度辨析的同时,对接现实。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大处着眼,在小处落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我跟我的学生说过,高考作文一定要写出漂亮的、动情的、有见地的真话。“漂亮的”是语言美,“动情的”是情感美,“有见地的”是思想美,“真”是实现前三者的重要基础。去掉“真”来写作文,其结果就是,学写了十几年的作文,写到头来,自己都不愿读第二遍。

有很多学生对我说,看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似乎只要政治学得好,高考作文就没问题了。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任何时代的高考作文中,考生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对接时事、引用新鲜素材、接入哲学观点,那肯定都能被加分。作文中能加入过硬的政治学科素养,也恰是综合人文素养高的体现。但写作文绝不等同于答政治论述题,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从思维方式上讲,政治论述题考查的是检索、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个比方,学好政治就类似于熟记人类社会的各种“游戏规则”,而答政治题其实就是考查你能否运用这些“游戏规则”来解释各类社会现象。诚然,政治论述题的答题要点确实可以给写作提供一些论点,却不能为之提供论证和分析的过程。因为写作,并非只是要你单纯地搬用规则来解释现象,而是要你深入辨析规则之所以能成为规则的原因。

可惜的是,很多学生都是在用答政治论述题的思维来写议论文,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只见观点,不见分析。写完观点后发现自己词穷了,所以只能靠硬举例子来替代分析。二是语言干涩,不仅缺乏文采,更缺乏情感,别说打动不了读者,就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三是因为照搬别人的观点和理论,自己并没有真正明白其背后的原因,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经不起推敲。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不仅要由“文”见“思”,更要由“文”见其背后真性情的“人”。

写文章不只是要“立”,还得要有的放矢地“破”

我们就拿全国卷Ⅰ(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举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劳动”这个主题很多学校都讨论过,“演讲稿”的文体很多学生也不陌生。但材料要求的绝不仅仅是写一篇提倡“劳动”的演讲稿,而是要对其中的三句话——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所代表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或者说是价值观念)进行批驳、议论。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只是要“立”,还得要有的放矢地“破”。因为这篇文章是面对同学的演讲稿,目的是解决大家的认识问题,倡议大家真正“做”起来,所以不论是就材料中的文字比重,还是就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指令而言,“破”都应该成为这篇演讲稿的重点之一。

然而又有多少学生会去认真批判那三句话呢?

如今,大家都在追求效率,搬运公司、快递公司、外卖公司、家政公司都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产业链。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花钱买服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同时,在科教兴国政策影响下,人工智能几乎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也必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当代的青少年们打心眼儿里并不认为这三句话有什么大问题,故而要么只是本着“出题老师永远有理”的原则,笼统地讲这三句话不对;要么是在批驳这三句话的时候完全逻辑混乱、找不着调门儿;甚至有学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三句话,最多只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一短语带过。

这三句话果真没什么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议论有很关键的两个步骤,一是界定概念,二是确立情境条件。

结合材料中的一些表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劳动”“干吗非得自己干”等,我们可以判断,材料中所说的“劳动”,是指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劳动,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和书桌等。如果不弄清楚这个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会把这里的“劳动”外延为包括学习、工作等脑力劳动在内的一切劳动。如果真是这样,材料中“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句话也就自相矛盾、不攻自破了。命题老师显然不会犯下这样的低智力逻辑错误。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涉及了议论的第二个关键步骤——确立材料的价值立场所产生的具体情境,即命题老师的立场倾向是针对什么样的具体情境产生的。

分析清楚了材料所持的观点、立场产生的具体情境,才能写出真诚的文字

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命题老师借由三位同学的话到底在批评什么。批判的认识误区有三个:

误区一: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是以学习为借口,逃避劳动。

其一,说这话的人,没有把生活中的劳动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本着“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把所有的事儿推给别人。我们之所以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承担了某些应尽的义务。我们或许真的难以面面俱到,但至少应该为此感到不安,并促使自己适时地去主动承担,而不是理直气壮地推卸。

其二,劳动能让人静心,变得纯粹而踏实,体验到生命的自然节律。否则,陶渊明不会去田园寻找他的精神皈依,苏轼不会自称“东坡居士”……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适当的劳动非但不会影响学习,还能为学习带来助力。

其三,劳动与学习并无根本抵牾,劳动本身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即使不说人格境界的锤炼,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习也远比单纯地“刷题”要更灵活、更复杂、更切合实际。

误区二:

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这是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劳动。

人工智能虽然很方便,但是它真的可以完全替代人的劳动吗?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但不能替代人。

其一,人工智能再高级也是冷硬的机器,而人拥有着丰富的情感、敏感而柔软的心灵。用人工智能批量完成的劳动,和人亲手完成的劳动,意义是不一样的。古人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些包含着人的体温和情感的劳动,机器显然是没办法完成的。

其二,我们越依赖人工智能,越远离劳动,就越难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人工智能固然可以提供快速、精准、高效的服务,但是人可以有创意和美感地完成一项劳动。这种创意和美是对人的能力和性情的一种确证,能让劳动者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

其三,人工智能“心里”装着的是程序,人的心里装着的是情感,是对很多人的情感,也就是情怀。当一个人带着情怀劳动的时候,他可以把琐碎无聊变得生动别致,甚至让人感动。我们所看到和提倡的匠人精神,也全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劳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

其四,人要居安思危,要有危机意识。哪怕有了汽车,我们也要有行走的能力;哪怕是有了电脑,我们也要有书写的能力;哪怕是有了人工智能,我们也要有劳动的能力。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突发情况,我们不能停电了就无所事事,停水了就手足无措,没有了人工智能就不知道如何生存。要知道,中国人如果没有勤劳的特质,只怕难以成为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人类如果没有勤劳的特质,只怕无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

误区三:

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位同学对用劳力换取薪酬的人,抱着某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其一,花钱购买服务并不是命题老师要批判的对象,我们之所以反感这句话,是因为“干吗非得”“花点钱”“别人”“好了”这些词让人觉得特别别扭。首先,说明他不屑于劳动。其次,他不屑于向帮自己劳动的人表达感激。但对于每一个认真付出劳动的人,我们都应该予以起码的尊重,因为劳动给人带来了一种尊严,而尊严是无价的。因此,我们可以购买劳动,却无法购买劳动产生的意义。

其二,购买劳动虽然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但缺乏了情意。就近了说,我们待客的最高礼节是在家里做一桌子菜,而不是到饭店里点上一桌子菜;就远了说,我们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不是到糕饼店里买一篮粽子,而是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亲力亲为或许会感到苦和累,但就是在这种苦和累之中,我们才体会到了一种珍重和郑重。

通过仔细分析这些语言的情境,我们发现,命题老师并不是要否定人工智能和购买劳动的合理性,而是要批驳这些话语背后的价值观念和立场态度,是要我们对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关注和警醒。所以,我们也不能因为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就否定花钱购买劳动的合理性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要在合理性和必然性中,分析这三位同学的观点在特定话语情境中存在的不足,这就是一种思辨力。

分析清楚了材料所持的观点、立场

产生的具体情境,

我们就不会再违心地

表示赞同或是反对,

就能自然而然地给出既能令自己认同,

又能让他人认同的真诚的理由。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