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2025-01-19 19:38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798人

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今天小瑞老师整理了相关资料来告诉大家,一定要做好笔记哟。

一、空间定位的方法

1. 根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如北美大陆中部经度为110°W,我国中部经度为110°E,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大致位于10°~40°S和120°~150°E之间。

2. 海陆位置定位法

有些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些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

3. 相对位置定位法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4. 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

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区域位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

5. 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6. 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

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7. 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

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定位;特别是考题中一些特殊地名信息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行山、武夷山、青海湖、开普敦等。

8. 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

有些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些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二、典型例题分析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本组题通过局部区域图创设试题情景,要求同学们能准确提取经纬度、等高线、河流形态等信息进行空间定位,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精准描述和阐释事物。

第(1)题,通过经纬网及该河流的水系特征即可确定出该地为非洲刚果盆地、刚果河流域。M点至N点段,从500m等高线分析,该地海拔低于500m,且500m等高线相对闭合,越往四周,地势越高,坡度越陡,属于典型的盆地地形;又从水系特点看,北、东、南面支流向中心地带的干流汇集,呈典型的向心状水系特点,为盆地地形。

第(2)题,河流径流量水文特征由气候、地貌、水系特点等地理要素决定。

第(3)题,要熟悉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河流水文特征(流速、含沙量)、海岸侵蚀程度→泥沙沉积程度→河口三角洲的大小。刚果河是因内陆湖上升,湖水外泄而形成,河流下游地段多峡谷(也可从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高差大,流速快;入海口在低纬大陆的西岸,因洋流影响,海岸侵蚀程度强,泥沙不易沉积;从含沙量看,该区热带雨林分布广,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同时该河M点上游地段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泥沙已先于下游段沉积,故M点下游河段含沙量小,不能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

参考答案:

(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