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 通讯员 符哲琦)《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面对什么新形势和新要求?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依托教育学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举行“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解读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命题。
教育部、各省教育厅、教育局教育行政领导,华东师大专家及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江苏、辽宁等地的中小学校长共300余人汇聚于上海,通过三场主旨报告、两场校长圆桌论坛,汇聚多元化视角,共同探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问题和实践举措。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华东师大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教师教育、教育研究和教育服务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加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究的需要,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说,要以育人方式的改革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副处长赵宇指出,《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普通高中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和方向性、规范性指导。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陈爱平表示,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是上海教育改革推进中的重要力量,为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献出了具有特色的改革方案。
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技巧、方法层面的追寻,更是对产生方法的“原点”的反思。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在以教育学原理的方式解读《指导意见》之后提出,只有回到育人方式变革思想与行动的根源和根基,展开原理式的变革,才可能推动高中育人方式的整体转型。
新高考、新课标需要新的教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指出,普通高中教学面临重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升级。
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在报告中分享了华东师大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智能新师范”的理念,即实现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三者之间的互动融通,实现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教育服务之间的互动融通,着力于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形成“一流专业教育+一流教师教育+一流智能教育”的培养体系,并从培养、研究与辐射三个层面进行具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