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 )初春,是胡马饮河、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李清照的这首《临江仙》词,不单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恢复中原人的心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
起韵首句用欧阳修《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是比兴之作。其时,主和、逃窜、投降,是高宗的三个步骤、权奸当道,天罗地网,无人敢言兵,爱国志士,只有忍气吞声,深藏不出。词人借用欧阳文忠公三个“深”字,是隐喻,是史笔。首韵的第二句“云窗雾阁常扃”,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上片后三句是说,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天已经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着一“渐”字,为下文结拍点睛之笔“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铺叙,合时、地而成境界。“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老”字,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方,结合时空创造出悲痛欲绝的境界。上片纯用“引古”、“比兴”的手法 ,结构严密,转换排奡,波澜起伏,不是大手笔是不能做到的。
上片以“境界”胜,下片则直抒胸臆,以言情胜。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下片前两句是说,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今昔对比,无限感喟。建炎之初李清照写了许多语悲意明的政治诗,希望朝廷以社稷苍生为重,谁知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词人面对着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业尽付东流,百感交集。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结尾三句是说,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此时宗泽已忧愤而卒,李纲也被挤罢官,谁来收拾这破碎的山河呢?全词煞拍“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实写结。元宵在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是北宋官民预赏灯节之俗,今则“试灯无意思”;李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而今大势已去,恢复无望,而金兵的气焰日益嚣张。煞拍写的是残酷的现实,令人掩卷唏嘘。
这首《临江仙》的内容,不是闺情,而是史诗。南渡以后,清照的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南宋奸人横暴,文网极密,文士的处境,其身危,其心苦,不得不用比兴深微,曲折含蓄的笔法,来寄托故国之思,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得李清照词的风格趋向曲折深隐。南宋辛弃疾、陆游、刘辰翁等爱国词人都同其词风,这是时代环境使然。
注释
⑴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双调小令,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韵格。
⑵欧阳公: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蝶恋花》:指欧阳修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⑶予:我。酷爱:非常喜爱。
⑷数阕:几首。阕,首。
⑸声:指词牌。
⑹几许:多少。
⑺云窗雾阁:云雾缭绕的楼阁。扃(jiōng):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
⑻梅萼(è):梅花的蓓蕾。
⑼秣(mò)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⑽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远安”。
⑾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⑿无成: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业无成,而是承上词意,指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
⒀凋零:形容事物衰败。
⒁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⒂踏雪: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名家点评
徐釚:“一句中连三字词”:……欧阳修蝶恋花春暮词也。李易安酷爱其语,遂用作庭院深深调数阕。杨升庵云:一句中连三字者,如“夜夜夜深闻子规”,又“日日日斜空醉归”,又“更更更漏月明中”,又“树树树梢啼晓莺”皆善用叠字也。(《词苑丛谈》卷一)
周笃文:词旨凄黯,流露出很深的身世之恸。(《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版)
平慧善:词的开头通过景色描绘表现词人矛盾的心情。深锁庭院,怕见春光,柳芽梅萼,又见春光,这是第一层对照;“春归秣陵”与‘“人老建康”,是第二层对照;往昔的感风弄月与今日的憔悴飘零,是第三层对照。词人通过各种对比,抒发了思乡之情和老去无成的感慨,“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极朴素的语言真切地表现心灰意懒的精神状态,其中含有无限今昔悲欢的辛酸。(《李清照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88年10月版)
靳极苍: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其实这句是仿取于梁范云诗:“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而“秣陵”“建康”更是同一地方的地名,所以巧的很。(《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版)
罗忼烈:其《临江仙》序云……隐然有方驾之意,而其词不过云……浅露清沘,不独与原作之沉郁浑厚不可同日而语,结拍语尽意尽,勉强凑合,尤为词家大忌。(《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