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比如鲁迅写的《藤野先生》,朱德写的《母亲的回忆》,刘白羽写的《长江三日》等,都是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也写一定的事物,但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等,都是抒情散文。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和小说、童话比较起来,有它自身的特点。
一、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它取材自由广泛,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取材自由广泛,指选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自由挥洒。可以写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也可以写含义深刻的日常生活片断;可以写新生事物的萌芽,也可以写闪闪发光的思想火花。全校性的学雷锋活动、大中小队会、一堂课、一次课外活动以及参观访问、大扫除……都可以成为散文的内容。
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指写法上灵活,不拘一格,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可以抒情、还可以议论。
形散是散文的长处,发挥得好,可以使文章妙笔生辉,突破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的局限,表达更丰富的思想,展示更深远的意境。它可以使读者引起丰富的联想,领悟到更多更深的道理。所以散文“贵散”。
那么,散文的神不散又指什么说的呢?形散和神不散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神不散,主要指散文的立意说的。就是说,散文表达的中心思想都很集中、很明确。散文的作者应该通过周密的构思,认真地剪裁,造成精巧的结构,用来表现一个集中而又鲜明的主题。散文运用的材料,各种联想,都要受中心思想的制约,不能松松垮垮、散散漫漫,不着边际。
我们可以把形散比做飘浮在高空的五彩缤纷的气球,而神不散就是拴在气球上拉在手中的线绳。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只有形散,没有鲜明的中心思想,文章就会松散,杂乱;只有神不散,没有丰富的联想,文章就会平淡、呆板。
二、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散文是作者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生活作出某种评价或阐述某个深刻的道理。所以,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深刻的感触,对所写的人物,事件有强烈的感情,才能写出优美动人的散文来;而散文也只有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有扣人心弦的感人力量。所以,注意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也就成了散文的一大特点。至于抒情性的散文,更要表现作者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就更要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抒情又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强烈深厚的感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通过叙述、描写和议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语言优美,凝炼。
要想写好散文,还必须在语言上下苦工夫。
优美,就是说散文的语言要做到清新明丽,生动活泼,有音乐感、节奏感,像小溪流水,叮咚有声,娓娓而谈,情深意长。
凝炼,就是说散文的语言要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切忌啰嗦,寥寥几句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