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有许多正面的人物,他们可歌可涕的事迹,永远丰碑一样树立在历史高峰之上。比如,妇孺皆知的北宋名臣包拯,但人们却发现,像包拯这样历史伟人,在《开封府题记》(刻有183人开封府尹名字的石碑)这样重要的石碑上,竟找不到他的名字,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
对于包拯的生平,或许读者都是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的,据《宋史》记载,包拯是庐州(安徽合肥)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出生。包拯父亲叫包令仪,为进士出身,是朝廷品虞部员外郎,因此包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廉政为民”教育,并对他“为天下,为苍生”性格的形成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历任户部判官,龙图阁直学士和监察御史等职务。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58岁的包拯来到开封(今河南开封)任开封知府。也就是因为包拯,开封才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封属于魏国的领地,但自从秦灭六国之后,开封也就逐渐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后来,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并改名为东京,这片原本沉寂土地又开始热闹起来,并不断壮大,成为了当时世界的上第一大都市,被誉为“天下首府”。
包拯任开封知府之前,就已经有过92位开封知府,但他们却都未能和开封形成紧密的联系,而唯有包拯,当人们一提到开封就会想到他,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包拯是开封人。如今,在开封的开封府,有一处著名的历史景点——《开封府题记》石碑,不过很多游客都惊奇地发现,在开封府中的《开封府题记》碑上,竟然没有包拯的名字……
《开封府题记》碑是北宋刻碑,高约2.1米,宽约0.96米,碑文记录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一共146年间历任开封知府的人员名单,共计183人,如我们熟悉的欧阳修,范仲淹和苏轼等人都位列其中,同时该碑也是国内目前最早的,记名最多的官员题名碑。
目前,原碑保存在开封市博物馆,而位于开封府内的是仿刻碑,因此很多人将两块碑一对比,结果发现原碑上有包拯的名字,位列第93任知府,但在仿刻碑同样的位置上却是黑色的小坑,难道是有人故意将“包拯”涂抹掉了吗?其实不然,小编经过了解,发现这背后另有隐情……
据开封府工作人员介绍,包拯的名字现在之所以看不到了,是因为被游客给抹掉了,而不是给抹掉了。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到开封府,都是冲着包拯来的,想感受一下“青天大老爷”的人格魅力。于是,当人们看到《开封府题记》碑时,首先就会去找包拯,而当他找到之后,必然会来回摸几下,以表达内心的崇敬之情。这一点,想必很多读者也都深有体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包拯的名字就这样被摸没了,同时还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凹印。然后,如此显眼的黑色凹印,人们一看也就知道是包拯,因此每个人都会去摸几下,估计要不了几十年就要被摸穿了,由此也说明了包拯巨大的历史影响力,而包拯的廉洁无私的精神,被华夏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敬仰。
不过再仔细想想,其实也挺讽刺的,碑上一共有183个人名,唯独包拯的名字被世人摸没了,而大多数人的名字却无人问津,更别提有人记住了,其实也并不是其他人没有功绩,而是包拯的人格魅力太大了。虽然现在的碑上没有了“包拯”,但它却永远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历史上有多少人勒石记功,可最后能被历史,被百姓,被时间记住的有几个?一个人的功名几何,在百姓的心目中自有判断,如果不是真的廉洁奉公,他的记功碑刻得再深,也无法刻在人们的心中,更无法被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