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北庭都护府的兴衰

2025-01-18 16:06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2845人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出现的大帝国中,唐王朝无疑是那最耀眼的一颗。盛唐的影响力,穿越千古岁月,直到如今,都依然经久不衰。强大的唐王朝,能够跻身中国古代顶尖王朝的行列,凭借的不仅仅是开放的政策、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兴盛的科技等因素,有一个重要点,是唐王朝所必备的,那就是浩瀚无垠、辽阔无疆的大唐版图。

微信图片_20191011173006.jpg

唐王朝的历史阶段,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这种划分方式,与对其他王朝的划分方式有显著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单独将盛唐拿了出来。与从诗歌等文学角度对盛唐划分的认知不同(文学角度认定的盛唐时期: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史学界从历史角度考虑,一般认为盛唐阶段为唐高宗永徽时期到唐宪宗元和时期,界定稍微模糊,大致相当于公元650年到820年之间这一段时期

伴随着盛世繁华的,也有大唐疆域的对外延伸。而北庭都护府这一行政区域,也同样拥有着和大唐一样的命运,兴盛衰败,如影随形。北庭都护府的兴衰,无疑是盛唐沉浮的缩影。

峥嵘岁月

说起北庭都护府,必然绕不开安西都护府,从某种程度上讲,北庭都护府就是出身于安西都护府的。安西都护府的设立,还要起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这位手握风雷,纵横万里的帝王,在稳定边疆后,重新拾起汉朝之后就被丢失的西域都护管理模式,设立了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根据记载,设立都护的目的是为了“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罪过,总判府事”,即是加强对边地的控制。

微信图片_20191011173011.jpg

公元640年(贞观14年),侯君集平定高昌,设立西州都护府,后为打击西突厥,迁往交河城,交河,唐代诗人李颀有诗《古从军行》,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所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发生在西域的战事状况此时唐朝统安西四镇,设立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地。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安西都护府迁往龟兹。

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657年,苏定方平定西突厥的叛乱,随后西突厥余部都曼部降唐,自此西突厥之患彻底平息。此时唐朝控制的西域地区包括天山南北,向西翻越葱岭,直达波斯。具体范围大致为今天的中亚五国大部分地区、伊朗、阿富汗、俄罗斯部分地区,可谓盛极一时。

当时,吐蕃兴盛,与唐朝在西域地区争雄几十年,安西四镇屡屡易手,唐朝甚至一度放弃安西四镇,将都护府转移到碎叶城。692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为了稳固局势,加强对西域的管理,长安二年,即702年,唐设立北庭都护府,取代此前管理西突厥故地的金山都护府,但仍旧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微信图片_20191011173014.jpg

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即711年,北庭都护府升级为大都护府,脱离安西都护府管辖。此时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是唐帝国统治西域的最重要的两个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此时主管天山以南、葱岭以西直到阿姆河流域的广阔地区,而北庭都护府则挟制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巴尔喀什湖以西广大地区。

北庭官政

自唐太宗李世民定逐渐平定西域以来,唐政府对边疆地区开始采取外派委任官员的治理的方式,通过对土著官员的任命,地方王公的封赏等方式,形成了地方辅助,中央主导的治理方式。由于初期偏重军事管辖,所以一直到唐高宗时期,边地逐渐稳定后,中央政府的管理理念也逐渐由军事管制向法制制度管理方面转变。

经过调整,唐朝在北庭地区的治理取得极大成绩。边地居民增加,内地移民数十万,该地得以在文化教育、政治政策、法制普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逐渐同于内地。各民族逐渐在边地融合,文化得以发展,民众安居乐业,这一稳定的局面对北庭都护府的统治和防卫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一时期,唐帝国的都护府分为大都护和上都护府两类,但是同时又根据各地需要、地方形势还设置过其他类型的都护府,如保宁都护府、濛池都护府等。根据记载,唐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至于官员的配置,根据《新唐书 百官四下》记载:

大都护府设大都护1人,从二品,副大都护2人,从三品,副都护1人,正四品上;上都护府设都护1人,正三品,副都护1人,从四品上,其下僚属之设置,略同于都督府。

为了加强控制,同时还规定:

“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 两府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之政,以长史主之;大都护府之政,以副大都护主 之,副大都护则兼王府长史。其后有持节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者,正节度也。 诸王拜节度大使者,皆留京师。”

命令大都护由皇室李姓亲王遥领,不得赴任都护府,必须留居京师。这一系列的项规定说明了,唐朝既加强了都护府的职权,又限制了大都护的自由。随着形势的转变,各都护府此后一部分或撤销或改制。

天宝中,唐玄宗下令,设置8大节度使,此时的安西、北庭相继设立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驻地(新疆吉木萨尔县北)设北庭都护府。这一时期,各地方都护府与节度使职权大致相同,都对地方军队、钱粮、治理等负有全责。

北庭落幕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自顾不暇,因此北庭都护府也就随即被彻底放弃。

公元755年,唐天宝14年,为平定叛乱,安西与北庭都护府镇兵被大批调入内地,谋划多时,觊觎西域已久的吐蕃出兵进攻西域。吐蕃先后攻占陇右、河西等地,随后攻破长安,撤退后又连续攻占凉州、甘州等地,局势的变化,使得北庭都护府与中央政权之间的联系被彻底断绝。

建中二年(781年),西域都护郭昕派人转道回鹘,朝廷终于知道,安西与北庭还在自己手中。朝廷诏书表彰“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礼教。皆侯伯守將,交修共治之所致也。”虽然如此,唐王朝已不复当年,给不了这些塞外将士丝毫帮助。

微信图片_20191011173020.jpg

北庭都护府面对吐蕃的进攻,只得依附于回鹘、沙陀等部,但却受到严重的压迫。根据记载,当时“蕃性禽兽,征求无度,人不聊生。”“自是,道虽通,而虏求取无涘”塞外军民面临的情况是让人痛心的,除了外敌,更发生了“时民久饥困,食新麦过多,死者甚众”的惨状。

最终,北庭最后一任都护杨袭古被回鹘诱杀,在坚守了79年之后,北庭都护府最终覆灭。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贞元六年(790年)……回鹘颉干迦斯与吐蕃战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于回鹘索求,与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皆降于吐蕃。

而根据《新唐书》与《旧唐书》的记载,北庭陷落在787年,即唐德宗贞元3年”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

微信图片_20191011173023.jpg

可见,北庭具体陷落时间不甚清楚,当时交通闭塞,唐王朝又失去了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联系,记载不详也属正常。但《资治通鉴》所列陷落时间晚于新、旧唐书记载,则可能受到关于安西都护府的记载影响。根据近些年学者考证,公元790年安西四镇中于阗的陷落,而整个安西各镇的陷落,可能还要推到808年。

时到今日,北庭都护府作为唐帝国在西域的重要管辖机构之一,鲜为人知,不似安西都护府那样为读者熟悉。但不可忽视的是,北庭都护府的存在,无论在支持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上还是维护唐帝国在西北边境的稳定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当朔风凌冽,黄沙漫天时,这片曾经被北庭都护府守护的土地,是否还记得金戈铁马的声音呢?天宝13载,岑参赴北庭节度使处任判官,写于轮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