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是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1689年8月22日,清、俄两国在尼布楚开始会谈。清朝使团重要成员有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等,俄罗斯使团由御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总督符拉索夫率领。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特协议条款如下:
①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②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③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④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⑤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⑥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
《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沙俄明确了两国的边界,因此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
然而,因清王朝急于平定准格尔的叛乱,又加之谈判代表实力不济,最终清朝放弃了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以及西伯利亚的大片领土。所以对中国来说也是近现代的第一个失土条约。
但是,侵略成性的俄国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上台后,发誓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在沙皇的旨意下,俄国军政界"收复黑龙江"的叫嚣日甚一日。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
1999年《中俄边界议定书》、2007年《中俄友好条约》、2008年《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线全线勘测完毕,中俄不再有领土争议。
哥萨克人(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十月革命之后,哥萨克人少数参加布尔什维克政府的苏联红军,多数参加反政府的白军。
俄国三次农民起义主力都是哥萨克人。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欧洲国家也常招募哥萨克作为雇佣军。
苏波战争时期,曾经在空中俯瞰过这支部队的美国飞行员有这样的描述:“骑兵每行八人八骑,有的头戴圆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们背上斜挎步枪,腰间悬挂马刀,在尘土中浩浩荡荡前进,数万匹马纵横驰骋,数万把刀交错挥舞,这场景极其令人震撼,成为骑兵战史上最壮烈的一幕“。
沙俄东扩的冒险者:
1581年,叶尔马克在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和莫斯科的支持下带领一只由哥萨克人、战俘组成的840人的队伍,开始了对西伯利亚汗国的征服。凭借精良的武器和严密的组织取得了胜利。
哥萨克人作为沙皇扩张的先锋军,第一个来到布里亚特地区。他们对布里亚特人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抢劫和掠夺,尤其是贵重的河狸、北极狐、黒貂的皮毛。仅仅40年不到,勒拿河畔的原住民就缩水70%,其疯狂程度连沙皇自己都不忍直视,连忙下严令约束他们的行为。但布里亚特人的生活并没有好转,因为大量的沙俄移民又来了,与他们争夺土地、草场,争阳光下的各种资源。
1613年沙皇通过收买的方式成功换取了亚伊哥萨克的效忠。高加索的哥萨克也因生存压力选择了屈服。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1649年,另一个哥萨克冒险者哈罗巴夫到达黑龙江,次年其部下大肆屠杀达斡尔人,建立据点—阿尔巴津。被清军发现后摧毁,冒险者退回尼布楚地区。等清军退走,又重新回到黑龙江重建要塞。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不甘心失败的哥萨克人偷偷溜回,被发现后清军围困哥萨克人,其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一年后哥萨克人再次投降。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1689年战斗失败的哥萨克人和大清签订条约后,没有灰心丧气继续向东推进,掠夺当地土蛮部落,测量土地水文。到达堪察加半岛,在太平洋沿岸建立堡垒和商站。这些人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1690年清将领巴海曾带兵巡视外兴安岭和勒拿河以南地区, 并到雅库次克即俄东西伯利亚统治中心见戈罗文(《尼布楚条约》俄代表),面告其勒拿河与乌第河地区为大清国土,勿骚扰滋事。《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二三十年里,俄国人在此地区小心翼翼,17世纪末18世纪初,比利时人托马斯绘制的鞑靼地图表明勒拿河与今外兴安岭南支间东至大海的地区列为未定地区。
1693年,俄国派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拜九叩礼,康熙皇帝非常高兴,特准俄国在北京建"俄馆",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其他国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741年,瑞典人Vitus Bering奉彼得大帝之命来远东探险,跨过了白令海峡发现了阿拉斯加,引发疯狂的殖民美洲热情,猎杀海獭几近灭绝。
哥萨克人的冒险给沙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哥萨克人的领土扩张没有得到沙皇的感激反而处处提防,沙俄的当地政府文书对哥萨克的指控有:杀人、盗窃、掠夺和破坏边境秩序。另外还有窝藏逃亡农奴。沙俄贵族对哥萨克人既利用又提防,所以后期的哥萨克人基本上沦为了沙俄扩张战争的炮灰,贵族手中的利剑工具。
中俄谈判的原因:
对中方来说:
1、 康熙借和谈,分解国内的反叛势力,因为当时清朝正在爆发噶尔丹叛乱,在康熙眼中沙俄属于小打小闹,而噶尔丹才是真正的内生肘腋。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为避免两线作战,康熙决定让步沙俄,以换取沙俄放弃对噶尔丹的支持。
2、 哥萨克人入侵的区域,其实并非清政府实际控制,是中原王朝的羁縻之地,主要是贡赐贸易,大清收益很小,没有切肤之痛
3、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对于领土还没有如今的主权概念。那里地处长城以北,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几千年来都是不毛之地。成本大于收获,投入大于产出,所以中原王朝一般没有兴趣。再加上为了遏制沙俄对东北龙兴之地的进一步入侵,必须确定国界线。
4、 当时沙俄境内有数十万土尔扈特蒙古人,是潜在的大清兵源和人口来源。属于“人质”。
对沙俄来说:
1、 当时沙俄正在和土耳其交战,国家对外重心还在欧洲。
2、 远东距离欧洲本土5000公里,哥萨克冒险者人数少,后勤保障不及时。国力投射不到。
3、 远东地区大都属于中方羁縻区,当地部落只认可中原王朝,对蓝眼睛白皮肤的异教徒哥萨克人心怀戒心。大都是信奉佛教且哥萨克人肆意掠夺引起当地反抗不断。
4、 中俄战争失败处于不利地位,惧怕中方宣战,引起两线作战。而且对当时还处于上升期的刚刚入关的大清心存敬畏。
耶稣会传教士泄密
1689年6月13日,由索额图率领的使团从京城出发,一个多月后抵达3000里外的尼布楚。不过,在这个中华帝国历史上首次派出的外交谈判使团中,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位高权重的谈判代表索额图,而是两位高鼻梁蓝眼睛的西洋人--葡萄牙人Thomas Pereira(中国姓名徐日升)和法国人Joan Franciscus Gerbillon(中国姓名张诚)。
徐日升和张诚的共同身份,是耶稣会派到中国的传教士。1673年进入北京的徐日升,由于精通天文而供职于钦天监;来华较晚的张诚精于数学,遂成为康熙皇帝的宫廷教师。二人凭借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快成为康熙皇帝的近臣。(由于中俄双方都没有会对方语言的翻译,只好通过拉丁文谈判,条约以拉丁文为准。于是“深得朕心”的近臣传教士就进入中方谈判组担任翻译)。
在中俄双方谈判中由于翻译传教士的泄密,俄方有恃无恐,占据谈判的有利地位。同时传教士哄骗中方谈判代表索额图一行,自领功劳。左右逢源,无耻之尤。造成中方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人诚不我欺。
《尼布楚条约》有满文本、俄文本和拉丁文本。其中拉丁文本是中俄两国代表共同签署的权威文本。由于中方使团里只有徐日升和张诚懂拉丁文,他们便趁机在拉丁文本里塞进了一些有利于俄方的"私货"。在《尼布楚条约》的满文本里,沙皇头衔只有与"中国大皇帝"相对的"俄罗斯察罕汗"6个字。但在他们的"妙手"下,沙皇的头衔在拉丁文本里面膨胀了10倍,汉译多达60余字,其中更是包括了"东、西、北各方众多疆土世袭君王和领主"这般无耻狂妄的言词,而对应的清帝头衔仍然只有"中国大皇帝"这5个字。这俨然使沙皇的地位高过清帝一头。
历史意义:
积极方面:这个条约以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条约形式,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 (而非古代粗浅的势力范围划分,是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的领土主权) 。
客观上,在一定时期内遏止了沙俄东扩。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以近代主权国家"中国"的身份站上国际舞台。根据此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但与大清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给后世中国处理中俄边界争端提供了法理依据,尤其是外东北和库页岛归属问题。
消极方面: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签订的,中方不知道对方和土耳其的纠葛,却被胁迫准噶尔问题和沙俄境内的土尔扈特、布里亚特等蒙古人人质问题。勒拿河直到贝加尔湖以东的广袤土地,实际上本来就不属于俄罗斯,而此次条约的签订,却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这些土地的归属。是中方做了无原则退让的产物,造成了重大国土损失。世界政治格局巨变,时至至今,不仅从未再议,而且也永远无法再议。所以,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部失地条约。
给后世中国争取北冰洋权益、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归属失去了法理依据。同时随着清王朝的没落,中国北方领土继续丢失,中方竟然最后没有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尼布楚条约让清朝丧失了整个西伯利亚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丢失了北冰洋和整个西伯利亚,康熙签订《尼布楚条约》只保住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小部分土地。康熙皇帝取得雅克萨大捷,军事上已经取得胜利,根本不必再签订不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丢失1000万土地,丧权辱国,而不自知,或许是清朝皇帝坐井观天,未能高瞻远瞩,历史局限性思维所致。
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遗留祸患。
双方争议:后世的中俄双方都认为此条约不平等,吃大亏了。
俄方认为签订条约是在清朝军队打败哥萨克冒险者后逼迫签订的屈辱条约。认为后期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才是合理的。由此可见沙俄侵略者的贪婪嘴脸,占了便宜还卖乖不满足。另外他们认为中国外东北以北属于无主土地,和中国无关。待议地区是外兴安岭南支。
而中方则认为签订条约是在不清楚国际法规则的条件下,被两个耶稣会传教士内鬼出卖底线,谈判代表不懂谈判技巧,不知己知彼且将传统的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瀚海(贝加尔湖)都划给了对方。另外中国的观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有无主土地这一说。待议地区是外兴安岭北支包括勘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白令海峡在内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