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成绩就是提不上去?清华学姐教你几招,告别死记硬背

2025-04-04 08:16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793人

综考察的知识面比较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需要同学们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考文综一般根据最新最热的时政热点背景设计相关题目,同学们忙于学校学习,无暇关注热点,在答题的过程中缺乏时政语境,达不到点子上。

今天,小编请2018年高考639分,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于学姐给大家分享文综学习的精髓:学习文综应该阅读哪些课外读物,让自己的文综成绩大幅度提升。

历/ 史

阅读历史读物,培养史学素养

我觉得历史的积累主要针对的是史学素养的培养,史学素养现在是高考重点,已经纳入考纲。以下我分享的都是我总结的高中三年使用过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希望学弟学妹们看完能有一丝收获。

01、阅读相关历史读物,如《全球通史》,培养历史思维习惯,积累专业术语

我在高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给文科班每天在晚饭后留出半小时来进行课外阅读,这个时候我就会读《全球通史》,帮助我纵向、横向,多角度看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积累专业术语,考试有东西可用,有话可讲。

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帮助自己对课本内容、多角度全方位认识。而且自己积累的历史材料很可能成为考试的材料,也算是自己押中了题。

02、对学界热点进行把握,研究,通过做过的相关题目进行梳理总结

文科是一个追逐热点的学科,每一年的高考题都会通过相关的热点材料、新闻来命题,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科相关的热点进行把握和研究。

如:海昏侯墓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当时许多题目都以“海昏侯墓”作为材料考察汉代的政治,经济,我在做过很多相关题目的基础上,把关于这个热点的题目整理到一起,进行了一个专题的梳理总结。很幸运的是这个热点出现在2018年高考中。这也算自己很巧合地押中了题。

同一个材料会出不同的题目,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们总结到一起,在笔记本上做整体积累,然后分析这个题目是从哪个角度出的,它们考查的点有什么不同,让自己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命题。

地/ 理

主动探究背后的原因

01、阅读地理相关报刊杂志、观看纪录片

地理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大家多阅读地理相关的报刊和杂志,例如《中国国家地理》。还可以观看相关的地理的节目,如《航拍中国》、《美丽中国》这些纪录片,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书籍、节目中了解到某个地区的特殊性之后,可以去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比如在节目中了解到伊犁河谷独特的自然环境后,我就会问老师或上网查资料来探究背后的原因。

02、随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探究背后的原因

地理也是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所以要去关注一些热点: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特殊现象……这些都很可能作为考察点。关注热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热点背后的知识,探索背后的原因。

比如,2018年1月左右,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冬季的“炸弹风暴”,遭受到极强暴风雪,严寒天气。

仅仅知道新闻是不够的,还要主动分析出现这种气象灾害的原因,这样才能保证你在考场上看到一个新的材料,自己具备分析能力,才能有话可说。因为文综大题的答题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才能说到点子上。

政/ 治

关注时政、积累时政、了解时政

01、关注时政热点,理解其中的政策词汇

政治是一个时政性很强的学科,在高考的考查中,时政热点相关的词汇都会成为重要的考点,如果你对这些词汇不理解的话是无法答题的。所以首先要关注时政热点,理解其中的政策词汇。

如,2018年提出“供给侧改革”,就要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含义、目的和其他相关政策。比如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个政策落地了会对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可以很好地帮助你理解“供给侧改革”。

02、将时政热点和所学知识形成联系

比如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对应教材哪部分的内容,如“供给侧改革”对应经济生活的最后一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03、多渠道积累时政

除了阅读最新的政策文件,也可以是新闻,广播等途径。

我在高中的时候,早饭、午餐和晚餐后的休息时间都会看新闻,听广播,班级也会组织在课间统一看新闻,这样既可以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又可以扩大自己对时政的了解。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