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历史观看待历史,既决定着人们能不能科学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也决定着人们能不能开启正确的历史进程。作为马克思最伟大发现的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且揭示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独有的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看待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以“昨天、今天、明天”的独特方式概括和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自己历史的认知!对于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用“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进行概括和表达。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用“我们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我们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我们的明天必将会更加美好”做了概括和表达。“昨天、今天、明天”这一独特的历史认知和表达,体现了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一、体现了历史必然性与主体创造性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
人类社会在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呈现出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具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但历史又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创造历史。人类历史本质上是历史必然性与主体创造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昨天、今天、明天”的概括表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社会发展有着自身规律,谁都不能随心所欲创造历史,其发展进程呈现出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所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昨天”的“雄关漫道”,“今天”的“人间正道”,“明天”的“长风破浪”,充分说明了历史是在曲折中开辟前进道路的。但从人民主体的角度看,历史的“昨天”是人民通过自己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把它载入人类史册的,当“亿万人民”顺应历史规律并发挥主体创造性作用的时候,不但“今天”会在自己手中创造,而且还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昨天、今天、明天”的概括和表达,正是在深刻洞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中的历史必然性与主体创造性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经历了种种“雄关”和“漫道”,但中国共产党团结亿万人民,历经磨难,克雄关,过漫道,终于开创出“人间正道”,而且不断走向“长风破浪”的明天。
二、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
马克思在回答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目的性的关系时告诉我们,人不仅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进行生产,而且时时处处懂得按照对象的尺度进行生产,马克思称之为“美的规律”。内在尺度就是主体的目的性,对象尺度就是客体的规律性,人的生产过程就是实现二者统一的过程。同时马克思也告诉人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里的“承继下来的条件”就体现出规律性对人们的制约和规定,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必须以合规律性为基本前提,但人们又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和遵循规律并进行伟大的创造,其实践创造又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追求,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目的性不断实现着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正是人民群众实践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为我们提出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发展规律性要求和人民的目的性要求创造性地回答着这些课题,人民群众则要根据实践中实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成果进行评价。我们的昨天就是因为实践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而载入史册的,我们的今天正在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性进行着伟大创造,我们的明天也一定会在人民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正因为我们前进的步伐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民的目的要求,所以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三、体现了“从哪里来”与“到哪里去”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一个饱含哲学智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里的“回看走过的路”就是指我们的“昨天”,“比较别人的路”就是指我们的“今天”,“远眺前行的路”就是指我们的“明天”,只有以一种全景式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时,才能够深刻洞察到许多问题的深层本质,并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判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历史的这本“大书”,我们能够准确定位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从近代中国的“雄关漫道”而来,我们要往“未来可期”的“长风破浪”而去,过去的“雄关漫道”已经载入史册,而明天的美好生活则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我们必须走好今天的“人间正道”,才能把昨天的“雄关漫道”和明天的“长风破浪”连接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只有当我们以一种“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有机统一的视野来关照我们所走过和将要走的道路时,才能够真正增强道路自信。全党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不断传承和践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命。
四、体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
历史发展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过程集合体”,人们在回望“昨天”和审视“今天”的时候,必然会思考和展望着“明天”。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既是人类实践活动也是个体生活必须面临并不断解决的大问题,历史也是在不断从现实走向理想中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发展客观进程的独特概括和表达就很好地体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马克思在论述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时就谈到:“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是一些从事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人”,并强调人们必须在前人创造的既定的历史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体现出的是一种鲜明的实事求是态度,要求人们必须从现实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时,也进行了“雄关漫道”“人间正道”的阶段性划分,强调了“昨天”已经载入人类史册的历史事实和“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的现实,这种概括和表达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走过的历史和现在的现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始终强调要实现人类解放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始终强调“理想信念高于天”,并始终进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间正道”必然会指引人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亿万人民不断创造,“我们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体现出浓郁的乐观精神和理想风格,是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集中展示,给了中国人民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昨天、今天、明天”表达中体现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作者:王让新 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