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培养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去表演,而是要懂得音乐的使用和乐队、歌舞队的编制都有严格的规定。这说明周代乐舞
A.适应官僚政治发展的需要 B.因为规定严格而日趋僵化
C.注重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 D.促进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2.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摇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