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要比平时大好几倍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当今这个节奏快、竞争又相当激烈的社会里,高效学习是每一个学习者都渴望拥有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如何去学,学习才能走上高效的快车道呢?笔者的经验是,做到这六个结合:死活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习结合、学行结合、学创结合。下边一一阐述之。
1. 死活结合。这里的“死”是指学习要下一番死功夫、下一番切切实实的功夫。比如就文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死”主要是指学习者必须要背诵一定数量的东西,要抄读几本本学科的经典书籍,要读透本学科的几本奠基之作。这里的“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面要广,一是指对所学的东西要能够结合现实去“活”用,不能做“两脚书橱”。在学习上,“死”是“活”的基础,没有“死”的学习,就不可能有“活”的运用;反过来,“活”是“死”的目标,没有“活”,“死”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习必须“死”“活”结合。只有“死”“活”结合,方能保证学习的效率。
2. 学思结合。孔老夫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谓揭示出了学思结合的真谛。用我们自己的会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就不能理解、不能消化,只是囫囵吞枣;反过来,只思考而不学习,思考就会因没有相应的思考材料而枯竭,或者说停止。朱熹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说是从某种意义上道出了思考对“源头活水”的依赖性。
3. 学习结合。首先明确一下,这里的“习”用的是这个字的本义,即反复练习、反复复习、反复学习的意思。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学习——不论学习什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反复中逐渐进步、逐渐提高的。在这个方面,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换句话说,我们只有不停地去学习,不停地去练习、不停地去复习,学习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效率。在学习上,那种认为一蹴而就、一飞冲天的想法,不仅幼稚,而且有害。
4.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我们老祖先的传统。现代人学习,自然也不能撇开这个传统。换一种说法,就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所获得的能力去解决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只有抱着这么一种目的,学习才会有用,学习才会有意义,学习才会有效率。那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做法实际上同我们前面提到的“两脚书橱”没有什么区别。
5. 学行结合。“学行结合”中的“行”指践行。学习者必须清楚,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内容只有学了去践行,方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否则,学而不行,同没有学没有什么区别,至于学习效率更是谈不上。比如现在的有些孩子对古代蒙学课本《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弟子规》中许多有关孝道的要求,又有几个孩子做到了。再比如儒家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大多数人匆匆忙忙不都在“谋食”吗?《史记》中的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正是这种现实的生动描绘吗?
6. 学创结合。学习目的不仅在“用”、在“行”,就当今的现实而言,更在“创”。说得透彻一些,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实用、在于践行,更在于融会贯通地去创新。应该说,这是学习的最高目的,最高境界。学习只有抱定创新的目的,学习才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可以说,这是最高境界的“高效学习”。纵观古今中外,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谓道出了创新的本质。因此,学习只有“学创结合”,学习才有有价值、有意义,也更有效率!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18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说:“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
但愿我们每一个学习者都能以这两位英国名人的这两句话自勉,把我们的学习搞好,把我们的学习效率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