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重视文化传承,历朝历代都把著书立说视为精神之本。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国当属文脉中的一枝独秀。在民国大师以文载道的岁月历程中,他们的文字或慷慨激昂,或针砭时弊,曾唤醒过无数的仁人志士。
鲁迅作为民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手,民族文化的先行者,更是广为人知。他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起,到1936年由《中流》杂志刊登最后一篇新作《女吊》,前后共计写作600余万字。按照时下的计算方式粗略界定,相当于用掉了1.2万张A4纸。鲁迅也由此成为民国时期的高产作家,被誉为“写手中的战斗机”。
600万字对于今天的网络写手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电脑敲击键盘的文字速度犹如流水作业,可谓是一泻千里。但在以笔作枪的民国,一切都是手写的年月里,600万字堪比鸿篇巨制。绝非今天的电脑码字工所能想象。鲁迅能成为文学大咖,并非只是文学造诣高超,也有著作等身带给他的光环。
鲁迅虽为写作大神,但从数量上而言,他却不敌张恨水。张恨水一生创作过120多部小说,加上诗词散文、杂文游记,约合4000万字,几近鲁迅作品数量的七倍。在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名符其实的“第一写手”。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笔名“恨水”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中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924年张恨水凭借90万字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是将其声望推举到了人生巅峰。
1928年张恨水的文学创作进入鼎盛期。这一年,他的《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剑胆琴心》等6部长篇小说同时在6家报刊连载,6部作品的人物情节、写作进程各不相同,如此超群的写作才能,确非常人所能企及。据时人说,每晚9点左右,报馆前来索稿的编辑就会在张家门外排起长队,张恨水伏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洋洋万言一气呵成,分交不同报馆,无一错漏。
1924年起,《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陆续刊登,直至1929年完稿,前后历时5载。《金粉世家》写于1927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至1932年5月完成。这部历时5年又3个月的连载小说,共112回,约100万字。此等神速,虽无从得见,但就其文学作品成书的时间节点来看并不矛盾,6部作品同时着笔也并非夸大其词。
而且据有关报道称,20世纪30年代,北平城各家报刊皆以登载张恨水小说为荣。其代表作《啼笑因缘》再版20余次,先后6次拍成电影。许多不法商贩为取一己私利,以张恨水为名,编造出100多部伪书,竟然也能在市面上销售一空,且能做到以假乱真,其影响里可见一斑。
张恨水有个很大的爱好,喜欢打牌。临到火气旺的时候,他总是不肯离开麻将桌,等到晚上9点多家报馆来人索要稿子,他亦是不肯罢休。但又不得拖延交稿时间,张恨水只好左手打麻将,右手写文章,左右开弓竟然也可以两不相误。
张恨水的读者更是不计其数,上有鸿儒,下至白丁,阶层跨度极大。被尊称为“教授之教授”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粉丝,陈寅恪早年患有眼疾,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教书时,陈寅恪已经双目失明。他想看张恨水的《水浒新传》,就让好友吴宓去图书馆借阅,每日读给他听,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鲁迅的母亲鲁瑞也是张恨水的铁杆小说迷。每逢张恨水的新著出版,鲁迅都会第一时间买回来奉送母亲。鲁迅曾在1934年写的一封信中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二十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今想已到,然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由此可见鲁瑞对张恨水小说的痴迷程度。
张恨水曾把自己比作是一头拉磨的驴。驴拉得是磨子,而自己拉得是文字,虽有不同,其意相近。张恨水的女儿张政回忆自己的父亲时说,父亲大约每日九点钟开始写作,一直笔耕到下午六七点钟才稍事休息。晚饭后,继续起笔,夜里十二点方肯上榻入睡。
张恨水写作效率之高、文笔之佳,令当时的很多业内大师望尘莫及。不光如此,张恨水的“稿德”在报馆编辑中也有公论。张恨水的好友老舍说,各处报馆,凡约稿者,他有求必应,从不拖稿。《金粉世家》一书连载时长5年半,期间因女儿患病夭亡仅断更过一次。
张恨水的高产,也为他赢得了丰厚的稿酬。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给《申报》供稿时的稿费是千字5-8元,当时出版机构通行的稿酬标准,大约是千字2-3元(1930年代1元可购买鸡蛋120个),而张恨水作为民国最具实力的畅销书作家,起底稿酬就达千字10元,因而张恨水又被称为民国“最贵”作家。张恨水在北平的四合院,就是他用稿酬换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全家三十多人,全靠一支笔,日子倒还过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