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畸形社会、百态人生——在困境中人性又该做出何种选择

2024-11-23 12:02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430人

《围城》序言就语意锋锐,“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微信图片_20200111151336.jpg

而给我最深的意象的,莫过于开篇无边无际无情的印度洋上酡红夜色。人间何处不围城?我们都在围城内外共看万里霞光。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看?《围城》的深层意蕴概括而言就是三个关键词:恐惧,结构,求救

一《围城》的深层意蕴之一:恐惧

1.恐惧的定义

恐惧是人生的必需品,而恐惧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理由。初读,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身上都有着恐惧的气息。富足如苏小姐、赵辛楣、唐晓芙等人,在“爱情”里恐惧和勾心斗角,平凡如方鸿渐、孙柔嘉无时无刻不在恐惧未来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恐惧是什么?是船上孙太太不敢光明正大责骂好赌丈夫的暗骂,是鸿渐被唐晓芙“判了死刑”的天昏地暗,是行路时恐慌无法顺利通行的众人喧哗……恐惧就是我们无能为力,无法冲出或冲进围城的那个瞬间。

2.恐惧的表现

生活不如意的孙太太对生活苟且的恐惧,“局部真理”鲍小姐的恐惧在于无法维持体面的“灵与肉”的快活生活,管船舱的阿刘借鲍小姐遗落的发饰的把柄敲诈不过是仗着鸿渐害怕私情暴露的懦弱,方鸿渐恐惧从未蒙面却差点交付终生的周小姐,面对鲍小姐矜持地不愿说“爱”,而苏小姐那无需教导而展现的老辣的平淡更让鸿渐恐惧,恐惧信奉“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唐晓芙,又恐惧柔嘉这种妻子专属的“善意的独裁”。

这些恐惧倒也无可厚非,生而为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恐惧,却又悲哀。书里又有几分我们的影子。我们恐惧着苟且,恐惧亲密关系,恐惧被“暴露”,都体现着我们畸形的社会心态。我们被过分困在社会这座巨大的围城,想要得到无处不在的体面而求不得。

二《围城》的深层意蕴之二:结构

1.畸形的社会结构现状

乱世风霜里,当时的社会结构却悲哀地显现畸形之状。作者以方鸿渐这个知识分子“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觉得懦弱、渺小”的困窘淋漓尽致地展现光怪陆离的社会困境,隐含悲哀:学医兼信教相当于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

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被奉若真理,女博士等高知女性被嫌弃渊源已久;方父因为拒绝汉奸引诱有家难归,“爱国而国不爱他”

叙述描写的艺术似乎一次进步一次,注意和同情却听一次减退一次;受西洋教育在战争来临时安于小客厅念佛的上流阶层;一面在《乱世佳人》后宣传‘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而另一面大肆鼓吹‘第三性’的社会舆论;纳贿几千万而绝不偷人口袋的官吏……

2.结构僵化的原因

“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而社会呈现的僵局是结构性难题,是人性的复杂和结构的腐坏共同造就的。它不是由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段关系影响的,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社会困局造就的。

三《围城》的深层意蕴之三:求救

1.学会求救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外,我们都应该学会探索向外求救的边界,学会求救。这世界上“不讨厌而全无用处”的人很多,但每种情绪都值得被聆听而不是被困在围城里消磨。

三闾大学的乌烟瘴气,高松年对鸿渐一行人的轻侮,学生的难驯,一路上那“讨厌而稍有用处”的芸芸众生,柔嘉的层层围困……为免庸俗,我们都应该学会求救。虽不能人人都做独守美学的有志青年,也要学会原谅,原谅他们的蝇营计算,也原谅自己的全无用处,让自己获救

2.求救的原因

故人重逢,无论是赵辛楣的腾达得意和好心提携却要仰攀的苦楚,还是苏文纨清高中夹带“私货”大发国难财的腐气,还是只能唯唯诺诺进出柔嘉的鸡零狗碎的婚姻之境,倒也不必对围城这“高高荡荡这片青天,不是上帝和天堂的所在了”。

鸿渐此番回来,早已失了那份理想化的水汽,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值得记录的清醒?他渐渐活的像柔嘉口中的一个钟了,该求救了!但他甚至想要救人,争吵不快分手后仍能因为柔嘉背影而起忏悔之心,虽然似乎不喜鸿渐的“迂”,但若他如高松年般油滑则更失人心。

在迂回的人生困境里,领悟人性的劣根性,悲哀过后我们更要懂得求救的意义。

《围城》的深层意蕴,一言以蔽之,不过是普通人如何在结构性难题面前克服恐惧,自我求救。围城是他设的,也是自造的,自己不要让自己画地为牢。

兵戈之年,见识这些诙谐冷讽的情节,不得不叹息一声是何等畸形的社会人生才会出现这样苟且而不可避免的小人物的困境和悲哀。它展现了畸形的社会,我们普通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和默默品味的悲哀。

如果你也曾有过那样年少轻狂的时光,有过一个疯狂追求爱情和对婚姻过分矜持的时段,有过几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好友,有过道不同不与之谋却同行一程磕磕绊绊的旅伴,有过无限悲哀又心生希望的时刻……也许你会宽容“人生何处不围城”的困局。

“那只从容自在的老钟打起来,仿佛积蓄半天时间,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搬出来一一细数……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器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调笑。”

人生之书,初读不知围城,再读已是城里人,无谓城里城外。

参考文献:

钱钟书《围城》

刘正平《围城的深层文化意蕴》

简书《是谁围住了谁的城》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