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吊周瑜祭文赏析

2024-11-23 11:45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2779人

原文:
呜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数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若有灵,享我蒸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风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关于这一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更有诸葛亮声泪俱下、淋漓尽致的表演。

诸葛亮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老部将程普等人持剑欲杀诸葛亮,被赵云以剑挑落,诸葛亮拾起落剑还给程普。诸葛亮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数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若有灵,享我蒸尝!”

短短数语,真诚感人,不但一下把众人愤怒、敌对和责怪的强烈情绪缓和了大半,还使众人自然而然地随之转入凭吊周瑜、哀悼大都督的悲痛氛围之中。这充分说明,讲究沟通方法,把握现场气氛,引导众人情绪,这是化解危机的公关行动的第一步。

紧接着是转入祭文第二部分——正文,从周瑜的幼学、弱冠、壮力、丰度、气概、弘才等不同方面高度概括周瑜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诸葛亮事先让人把周瑜的事迹画在桃符上,诸葛亮每放一桃符,便声泪俱下哭诉一番,那场景十分感人。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周瑜盖棺认定写赞美诗的不是东吴人,而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这一节祭文思路清晰,立意赞美,层次分明,用词简约精炼、非常老到,起到了点石成金、嘤鸣求友而引起双方强烈共鸣的作用,因而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和钦佩。这是纵深推进公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出众的政治才华和精妙的外交能力。

祭文的第三部分,则充分描述、渲染周瑜之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及哀悼之情。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这一节既痛惜了周瑜的英年早逝,又渲染了现场的哀悼气氛,三军悲怆,主人哀泣,朋友洒泪,同时为下一步提出蜀吴联合、结盟同心埋下了伏笔,提供了铺垫。

第四部分,写孔明与周瑜的相识、相知、合作,以及孔明的哀恸之情。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既阐述了周瑜助吴拒曹、辅汉安刘的杰出东贡献,恰如其分地表示了“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又是对周瑜“既生亮、何生瑜”感叹的巧妙回应。

可以说,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

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可以说,卧龙吊丧是一次绝妙的政治外交活动,更是一次没有评委但有评判结果的演讲比赛。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