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学应该强化六大“意识”

2024-11-23 15:25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965人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作文教学应该强化六大“意识”:

(一)强化计划意识。

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教师往往因为缺乏计划性而对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不太明确,每次训练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对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全面计划、循序渐进。所以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从主旨、材料到语言、结构,面面俱到又无主次之分,分散了学生可能集中在重点、突破点上的注意力,使学生顾此失彼,茫然不知所措,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制定符合学生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合乎科学的训练序列。作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作文教学的“序”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基于整体目标,在每次作文中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写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科学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应具备“三定”:(1)定向。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有阶段目标、每学期都有总体布局、每一次训练都有具体训练内容。(2)定体。重点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3)定等级。训练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我校高三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初步商定了高三作文训练思路:

高三第一学期 着重审题能力(记叙文、议论文)的培养和写作基本素材的积累,重点训练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强化文体规范和试卷规范训练,穿插拟题、扣题和思路结构等的技法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基础等级

高三第二学期 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意。重点是新材料作文训练,适当穿插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尝试一点漫画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二)强化过程意识

1、重视写前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即指题目规定的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等。要审出题目中蕴含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

2、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1)、培养兴趣,激发欲望。脱离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做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这种情况下的作文课上,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都是哀声叹气,满脸的发烦和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头脑里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写”而是“人”,老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认真细致地分析主体的客观现状,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次,鼓励学生讲真话,让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互改互评,百家争鸣。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应付,教师忙碌;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从被批评的被动牢笼中解放出来。每次学生作文结束之后,我都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的评改目标。再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组。评改时,先让作者朗诵习作,谈自己的构思;再听取其他成员对自己文章的评改意见,作者本人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谈看法,表明写作的意图。最后将有代表性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再选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组织学生评改,以点带面,提供示范。这样,学生各抒己见,除了寻找别人的成功之处学习借鉴外,还可以挑出别人习作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大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服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自由作文,放胆表现。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作文形式当然也不能刻板划一:可以书面作文,也可以口头作文;既有规定作文,又有自由作文。课前三两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或叙事或抒情,或奇闻逸事,或名言佳句。作文后讲评课,让学生上台朗读:或片段或全文,台下“评头论足”,各抒己见。总之,把学生看作写作的主体,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精心构思,自然表达。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地加以肯定和赞美,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你还可以编辑《日记集锦》《妙言佳句选》《优秀作文选》等,也可以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有关报刊,让学生的作品打出去,使之阔步走上领奖台。通过荐稿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强化主体意识,把“讲”转化为“导”,把“重写”转化到“重人”,把“收”转化为“放”, 把“整”转化为“零”, 把“怕”转化为“趣”, 把“逼”转化为“欲”, 把“苦”转化为“乐”,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三)强化积累意识。

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把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多阅读课外读物,常咀时文精华,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手册。这个手册要分门别类,有作文题,构思路数、文章概要和写作资料等。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就越有底。

(四)强化文体意识。

1、记叙文的达标训练(以形象感人)要抒发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够感染读者,而要想以情动人,最好要写自己有真切体验的内容,并且把这种情感与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生动的细节、真切的心理刻画等结合起来,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抒发出来的感情才可能是真切的、感人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据如下三个原则,即以“我”为中心的原则,细节真实的原则,先感动自己的原则。

2、议论文的达标训练(以理服人):①鲜明的观点②规范的开头③清晰的框架④丰富的材料⑤深刻的思考分析能力训练。这是克服议论文写作中“以摆代论”毛病的重要保证。所谓分析,就是找联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找某一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普遍和个别之间的联系”“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联系”等等,能够把这些联系找充足,就是说理充分;能够找到最本质的联系,就是说理深刻。

3、散文的达标训练(以情动人)。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 中的 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等细节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要树立两种意识:树立写自己的知情意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意识,树立再现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的意识。

(五)强化创新意识。

要想达到我文一出,即让“六宫粉黛失颜色” 的效果,那就得让自己的作文做到“我有滋味”,做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就是最好的途径,创新是优秀作文的最佳选择。

其一是观点的创新,言常人不言之理——见解新颖。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备考中不能一味求稳,要鼓励学生大胆求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如果你没有马云的高瞻远瞩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如果你没有马化腾的刻意模仿和6亿用户的强大基础,那么你务必像乔布斯那样不断创新,创新一个领先的模式,创新一个不易被模仿的产品,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自己的文章有新意,就需要往纵深挖掘,探究新意。比如以“晒”为标题写文章,一般的思维可能写自然中的“晒”,写晒太阳的惬意,写阳光下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等,如果能从纵深去挖掘,晒孝心,晒暗箱操作,晒官场黑暗,晒日本侵华史实,晒藏独、台独、疆独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就会给人一种有深度、有厚度的感觉,还会给人一个这个考生视野开阔注意观察生活、目光犀利、见解深刻、有头脑的认识,你的作文分数自然也就高了。

其二是材料的创新,以“让人眼前一亮”为目的——材料新鲜。材料的创新,具体有两个途径:

1、新人新事,吸引眼球。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掘新的材料,关注社会焦点。社会焦点是指某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人或事。这样的事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能够反映时代潮流、时代精神,是社会的动脉。

2、旧材翻新,别出心裁。能够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并有独到的见解是很好的,如果一时在考场上感到自己对这些时事了解不多,或认识还较浅薄、片面,也可以通过把手头熟悉的材料翻新来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年仅13岁,从全国25万中小学生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2007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初中组唯一的特等奖的、重庆永川北山中学初二学生李雨澈的文章《匿藏在西游记里的表情》的写法对大学老师有启发:“孙悟空·单纯的笑脸,是个可爱的孩子……猪悟能·无奈的笑脸,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沙悟净·老实的木脸,一副人到中年的麻木……唐僧·释然的笑脸,这位老者拥有了一颗禅心……”她把《西游记》里的四个人物巧妙翻新,让人读后不由得拍手称赞。再如2008浙江一考生的《感受乡村》,不是写乡村的美景、特色,而是借此表现一种乡村和城市的特殊感受,表现人们对乡村自然感觉的麻木,视角独特;

其三是构思的创新,选择独特的视角和形式——构思新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认识。可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也能够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关于这一点,在此不再展开。

(六)强化规范意识。

1、卷面:包括字体大小,字迹端正、清楚与否,笔芯的颜色是否一致,是否浓淡适宜,涂改是否过多等都应该注意。平时就要注意对自己的卷面提出严格的要求,不能卷面涂抹过多,不能字迹潦草。

2、字数:是否足够,是否过多或过少。高考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超过800字很多的文章,会占用其他试题的答题时间,同时阅卷老师对于超过字数很多的文章也不会倍加青睐,还有可能会反感,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不能写一些超过字数很多的文章。当然,写的字数不够更是不可以的,因为,高考每少50字要在总分中扣掉1分,所以,不管怎样,要让自己写够800字。

3、错别字:虽然《评分细则》上说出现第3个错别字才扣1分,但如出现过多的错别字,不仅会扣字数分,更会影响老师对你的印象,而老师的印象必然会影响作文的总分。因此,如遇到写不来的字或没有把握的字,最好用另一个字去代替。

4、标点:一些学生作文一“逗”到底。一个句子,明明意思已经表达完了,但他偏偏要一“逗”到底,一整段话里就只用一个句号。这么算来,一整篇作文里,也就只出现了少数的几个句号。还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用感叹号,好像这样,就能给作文增加更多的感情一样,有些陈述句也要加感叹号,这样一来,句子的语气就完全改变了。学生们的书写也不是太规范,句号应该是个空心的圆圈,但学生为了省事,好多都直接点个黑点了事。个别学生另起一行顶格点标点。如果考生在作文中,标点符号用得特别差,就将导致语句不通顺,多半要被扣分。

5、标题:是否醒目、新颖、有特色。评卷标准中规定缺少标题扣2分,而没有标题又说明你的文章缺乏整体感,这样无形中会影响作文的总分。而不恰当的题目,也会导致失分情况的发生。

总之,作文的训练备考应该抓基础知识的积累,如素材、文体知识的积累;抓基本能力训练,如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这一切最终回归到抓思维训练,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度与宽度、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创新性等,唯如此,方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并最终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